今天趣历史网给各位分享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22岁成太后,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仁宗皇后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2023-06-27 69 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 22岁成太后 享尽一生荣华富贵
今天趣历史网给各位分享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22岁成太后,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仁宪纯睿诚懿皇贵妃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有这么一位皇后,从十四岁进宫开始一直在后宫生活,活了七十七岁,她生前既无宠又无子。但人生却很美满,因为她名义上的皇帝儿子对她极尽孝心,而且这个儿子只比她小十四岁。从二十岁做太后,直到七十七岁高龄寿终正寝,皇帝儿子足足尽孝五十七年。她也因此成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也是除了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之外第二高寿的皇后。这位皇后就是顺治帝继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孝惠章皇后,也称仁宪皇太后,同时还是康熙爷的嫡母。孝惠章皇后知名度并不高,甚至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里面基本都没有露面,不过她的人生比经常露面的后妃完美多了。
看到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氏大家可能已经想到了她的出身,没错她跟孝庄文皇后一样都是出自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还是孝庄文皇后的亲戚,孝惠章皇后是顺治帝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清朝唯一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堂侄女。而废后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所以孝惠章皇后要叫孝庄太后姑祖母,也就是堂姑奶奶。
孝惠章皇后的一生既平淡又颇具传奇色彩,她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做"不争即是争"的道理。她一生与世无争的性格,所以不仅高寿还活的精彩。因为她地位尊贵,间接让她的娘家人都沾了光,她的娘家本来是旁系(嫡系是孝庄太后的亲哥哥吴克善)。由于她的身份,曾一度超过嫡系吴克善,从她之后清朝皇室跟她的家族频繁联姻达十七次之多。家族在她影和芦响下达到巅峰,这些荣耀都是因为她有一个名义上的好儿子康熙。
不过她在成为皇太后之前过得可不如意,甚至十分压抑,时刻有被废的危险,幸亏她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再加上姑奶奶给她撑腰,要不然分分钟被废。顺治帝在多尔衮和孝庄太后做主之下,为她选了孝庄太后娘家侄女为元妃。顺治帝是个非常叛逆的少年天子,对他叔叔和母亲给他选的政治婚姻是一百个不满意。他向往自由,不想活在他人的音响下,所以他对原配皇后根本不待见。后来干脆找来各种理由把皇后给废为静妃,根本不给母亲面子,也许他更恨多尔衮,所以把气都洒在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头上。
废后一年之后,中宫不能无主,孝庄太后和百官又给他张罗一门亲事。范围在满族和蒙古之间选一个,最后选定孝庄太后娘家侄孙女,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为妃。可想而知顺治帝肯定不会满意,刚赶走一个蒙古皇后,又来俩,还是姐妹花。孝惠章皇后跟妹妹淑惠妃同时被送进宫,进宫后两人先封为妃子,姐姐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册立为皇后。速度快的很,人家就是来入主中宫的,比开火箭的速度还快,直接一步登天。
虽然顺治不喜欢这个表侄女兼妻子,但表面上还是把父亲关系维持的不错,从顺治十二年孝惠章皇后一次生病就可以看出来。这次病的很重,顺治很关心,派了朝廷重臣索尼入宫侍卫,甚至还褒奖索尼: “顷因皇后遘疾甚危。朕心实为忧虑……遂尔勿药而愈立奏康和上释圣母顾虑之怀。下慰臣民仰望之意。朕心不胜嘉悦。”
不过在一年之后顺治就不待见她了,因为董鄂妃的出现。顺治十三年,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入宫,立为贤妃,九月,晋为皇贵妃,她的速度跟孝惠章皇后不相上下。唤让带顺治是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个性天子,自从有了宠冠六宫的董鄂妃之后更加不喜欢皇后了,甚至一度要废掉皇后立宠妃为后的决心。在有皇后的情况下册封皇贵妃,这不明摆着为废后做准备呢!
顺治是怎么找皇后茬的呢?办法多的是,他说皇后没有孝心,顺治十四年冬天,昭圣皇太后(孝庄太后)圣体违和,董鄂妃天天侍奉,而皇后当做没事人一样。顺治找这个理由已经暗示大臣们要废后了,不过孝庄太后不会坐视不管,她娘家侄女已经被废了一个,这个侄孙女她可不想再被废。董鄂妃也请求顺治不要废后,甚至还说要是皇帝废后自己也不活了,估计是孝庄太后吓唬过董鄂妃。
顺治十五年正月,顺治又以孝庄太后身体抱恙,董鄂妃在太后面前尽孝,亲侍汤药衣不解带的伺候,而皇后却不尽心为由 。“将皇后位号及册宝照旧外,其应进中宫笺奏等项,暂行停止”。
顺治帝的这个动作对皇滑誉后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况不妙啊!停止了皇后应有的不少特权,快成空架子了,这是明摆着又要废后。紧接着顺治又说 :"皇后则因未精勤侍奉皇太后,有违孝道,下诸王大臣议论废后事宜。" 这不又把废后之事拿到明面上来说了,顺治的这番操作让皇后心惊胆战,被吓出病来了。顺治曾经说过 “今后秉心淳朴,顾又乏长才”, 意思就是说皇后老实巴交,又没有什么特长,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人了。
二月,皇后生病,皇贵妃董鄂氏“五昼夜目不交睫”照顾,直到皇后痊愈。
董鄂妃还是比较善良、知书达礼的,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宠爱而目中无人,反而在史书上多次记载她为人友善懂规矩。她和皇后两人都是受害者,都是被夹在皇帝和太后中间。董鄂妃在照顾皇后这五天五夜之间肯定有过交谈,董鄂妃也不想因为皇后被废让自己留下骂名。所以她极力劝谏顺治不要废后,终于在太后和董鄂妃的努力下,皇后的位置算是暂时保住了。皇后该有的身份和特权也恢复了,“ 当遵奉嗣后中宫笺奏等项,著照旧封进” 。
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治帝的宠妃董鄂妃在遭受丧子之痛后不久身体每况愈下,于八月十九日薨逝。顺治破了祖制追尊为孝献皇后。皇后还在竟然直接追封侧室为皇后,这是刺裸裸的瞧不起皇后,同时也是跟母亲呕气。自己的宠妃去世让顺治备受打击,伤心欲绝,董鄂妃去世后才过了三个多月,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紧随宠妃之后也驾崩了。遗诏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皇帝位,是为圣祖康熙皇帝,交由母亲孝庄太后照顾。
康熙继位后对长辈们一一上徽号,尊祖母为昭圣太皇太后,后人还是习惯叫她孝庄太后或者孝庄文皇后。此时康熙有两位母亲,既嫡母和生母,康熙尊嫡母博尔济吉特氏为"仁宪皇太后",居慈仁宫。尊生母庶妃佟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也就是两宫并立。
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是个可怜又没有福气的女人,根本不受宠,万幸的是儿子当了皇帝。本来可以享儿子的福,让儿子膝前尽孝,可刚当太后两年就去世了,才二十四岁。康熙也才十岁,母亲的死让他悲伤欲绝,肝肠寸断。天天为母亲守陵,日日哭泣,几乎要哭出血来。直到后来康熙还回忆自己从小就没在父母前面尽过一日孝心。
康熙八岁的时候没了父亲,十岁的时候又没了母亲,现在最亲的长辈就剩祖母和嫡母两人了。之后康熙一直把孝心放在两位长辈身上,就因为自己没有机会给生母尽孝,他把本来给母亲的孝心全部给了嫡母。不过孝惠章皇后对康熙也是如此,她自己没有孩子,自然把康熙当成自己亲生的儿子来看待。史书上对她们母子两人的感情记载的非常多也非常详细,母慈子孝的事情一直在上演。
史书记载孝庄太后、孝惠章皇后、孝成仁皇后(康熙元后)婆媳三代人一起前往顺治的孝陵祭奠。像这种三代人一起祭祖的事情在皇室是很少见的,可见她们婆媳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和睦的。
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日,是孝惠章皇后四十大寿,康熙破例一整天不上班,就专门给母后做寿。整个皇宫热闹非凡, 娱乐 节目也少不了,到了吃饭时间。孝庄太后、孝惠章皇后、康熙以及皇太子胤礽祖孙四代人共坐一桌,庆祝皇太后大寿。孝惠章皇后看到整个家族子孙满堂,她由衷的感到高兴,也感谢儿子康熙对自己的孝心。以后只要是太后过整寿,康熙一定会有表示,均亲制词赋并大礼以祝。每次康熙都想给母后大办寿宴,都被崇尚节俭的皇太后给拒绝了。
然太后均以尚俭故,停止宴饮。
康熙二十六年,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以七十四岁高龄驾崩,孝惠章皇后和康熙两人悲伤异常。康熙割断辫子来表示对皇祖母的思念,皇太后哭的更加伤心,几乎哭的起不了身了。
帝后母子恸甚,仁宪太后哀哭不能起身,康熙帝亦割辫哀痛以表孝思。
康熙最亲的太皇太后驾崩之后,更加敬重太后这个第二亲的长辈,极尽所能的在太后面前尽孝,事事都要考虑到母后的感受,而且外出只要太后身体允许都要尊奉出行。只要太后想要干什么,康熙基本都会抽空亲自奉陪,康熙的意思就是只要母后开心,干什么都行。
《清史稿·列传·卷一后妃》记载:“上奉太皇太后谒孝陵,幸盛京,谒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台山,皆奉太后侍行。”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陪着皇祖母出塞,皇太后没有随行,但康熙并没有忘记太后,而是时刻挂念她。其中一次围猎,射了一只鹿,康熙亲自把最好的鹿尾巴割下来,又选了一块最好的鹿肉腌制好,让人快马加鞭送到紫禁城给太后品尝。太后收到鹿肉心情大好,直夸皇儿孝顺,让人带信给太皇太后和康熙问安。
“康熙二十二年,上奉太皇太后出塞,太后未侍行,中途射得鹿,断尾渍以盐,并亲选榛实,进太后。”
康熙怕母后孤独寂寞,把宜妃所生的皇五子胤祺交给她膝下抚养,胤祺后面没有参与"九子夺嫡",雍正继位后对这位五弟非常不错,这些都是太后教导有方。
康熙四十七年,"九子夺嫡"白热化,皇太子胤礽被废,康熙被一堆儿子搞的身心疲惫。他把废太子的事情跟母后谈了,太后是看着胤礽长大的,她很不舍得这个嫡长孙。康熙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于是决定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也是皇太后的意思,大臣们知道康熙是个大孝子,所以都没有反对。
《清圣祖实录》中记载了一件康熙为母后祝寿的重视,复立皇太子的第二年,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十六日,是皇太后七十大寿,康熙为母后举行隆重的生日宴会。排场非常盛大,他邀请了岁贡来京的外藩、贝勒、贝子和全体皇子、大臣以及各位福晋、夫人等齐聚宁寿宫,为皇太后祝寿。这是给足了嫡母面子,不仅如此,康熙还随着音乐跳起了满族的蟒式舞,一边跳还一边频繁的跪地给母后敬酒祝寿。要想此时的康熙已经快五十六了,皇太后自然高兴的不得了,一个劲的说让皇儿破费了。看到母后如此开心,康熙也跟着高兴。
康熙四十六年,二十八岁的皇七子胤祐病的比较重,康熙害怕快七十岁的皇太后忧伤,他叮嘱儿子们不要把这事故事他们的皇祖母,以免她老人家悲伤。
康熙对太后的住所也非常上心,太后住所宁寿宫比较老旧,康熙考虑到太后会住的不舒服,于是给太后建了一座新宫殿。
“朕因皇太后所居宁寿旧宫,历年已久,特建新宫,比旧更加弘敞辉煌,今已告成,应即恭奉皇太后移居。"
太后移居新宁寿宫那天,康熙亲自带着王公大臣们,“仪仗全设”,跪迎母后。
孝庄太后在世的时候,因热河避暑山庄尚未修建,所以她没有去过热河避暑。不过母后还健在,康熙把孝心放在太后身上,每年盛夏,康熙都要奉皇太后去热河避暑。每次都是到了半路自己提前带着一部分儿子和大臣先走,先到避暑山庄布置好一切。当太后到达之后,康熙率领诸皇子、王公大臣出面跪拜迎接母后。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康熙亲奉皇太后出巡塞外,这次跟以往不同,这次是去科尔沁大草原。这是康熙给嫡母尽孝心,特意安排太后回家看看,这次也是孝惠皇后离别家乡40多年后第一次踏上故士,她那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首先来到喀喇沁蒙古部,住在和硕端静公主(康熙第五女)府第,九月初,皇太后来到出生地科尔沁草原,曾幸科尔沁和硕纯禧公主府第。期间,一一接见了前来朝见的蒙古各王公部落。从科尔沁反回会,康熙又奉太后到盛京祭祖。
《康熙帝家训格言》记载,康熙五十二年,太后亲妹淑惠太妃以年过七十高龄寿终正寝。太后感到非常悲伤,自己也七十多了,头发苍白牙齿也没剩几颗了,心里怏怏不乐。康熙发现母后状态不对,赶紧问安,太后说 :“牙齿动摇,其已脱落者,则痛止,其未脱落者,痛难忍” ,她跟康熙说自己的牙齿掉了的已经不会疼了,会动摇还没掉的疼痛难忍,也是在告诉康熙自己已经老了。
康熙赶紧安慰说 :“太后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太后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矣,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 。
意思是说太后已经七十多高寿,孙子和曾孙辈都百余人了,您的孙子都已经快要头发白了牙齿要掉了。先辈们说老人掉牙齿对子孙有益,这正是母后福泽子孙的好兆头啊!太后听到康熙说的这么好听,心情一下子大好,笑着说 :“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也!” 皇儿说的这些话让我这老太婆心里高兴的很啊!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四,皇太后病危,当时康熙身体也不好,再加上"九子夺嫡"搞的康熙身心疲惫,双脚浮肿的几乎走不了路了。他用手帕缠裹双脚,坐着轿子来到宁寿宫看望母后。康熙跪在床前双手握着太后的手说 :“母后,儿臣在此。” 太后紧紧握住康熙的手,睁着眼睛一直看着他,此时她已经虚弱到说不出话来了。
两天之后,做了五十七太后的孝惠章皇后,以七十七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太后驾崩前后一个月内,康熙都住在苍震门内,未回寝宫,以示尊敬。他亲自赴宁寿宫奠酒致祭,当拿着祭文还没开始读的时候就已经哭的泣不成声。等祭文读完之后,哭的依旧停不下来。
康熙是个大孝子,跟仁宪皇太后的母子感情长达五十七年之久。他在位共六十一年,孝惠章皇后只比康熙大十四岁,太后七十七岁高龄驾崩,康熙也已经六十三岁了,离他驾崩也只有五年光景。当回忆起跟嫡母五十多年的感情的点点滴滴都非常伤感怀念,经常感叹:
“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
孝惠章皇后去世后,康熙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身边孝敬他的人多的是,疼爱他的人却没有,足见他们母子情深。
孝惠章皇后去世后,有大臣揣摩圣意想尊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为尊,跻身与嫡母孝惠章皇后之上,结果被康熙臭骂了一顿,说这是想让后人骂自己不孝。最后孝康皇后、孝献皇后同葬于顺治帝孝陵,孝惠章皇后葬在孝陵东边,也称孝东陵。顺治自己给宠妃董鄂妃追封的孝献皇后没有得到"章"字谥号(章是顺治帝的谥号,顺治叫世祖章皇帝,他的皇后带有他的谥号才是正统),等于是不承认她的正统性。同祔太庙的只有生母孝康章皇后和嫡母孝惠章皇后,并没有董鄂妃。
孝惠章皇后的一生是值得的,她十四岁进宫,在后宫整整呆了六十三年之久,做了七年皇后,五十七年皇太后,享年七十七。她命不好是因为无宠无子,幸运的是儿子皇帝对她极为敬重,一般皇帝连对生母都没有这么好。
她的优点就如同顺治对她的 评价“今后秉心淳朴,顾又乏长才”一样,她为人淳朴没有心机,又与世无争,这是她的不足也是优良品德。她从来不干政,把一切感情都投入到了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康熙身上,关键是这个儿子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当然,她得到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整个 历史 上也没几个人能有她这种际遇。
《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的皇太后是仁宪皇太后,又称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伏液05日-1718年01月07日),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的侄女,妹淑惠妃。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缺稿物,选满珠习礼孙入宫,封为妃;六月,册为皇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与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康熙五十七年(敬没1718年)上谥,葬孝陵之东(孝东陵),祔太庙。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康熙年间出现过的两位皇太后
1. 孝康章皇后 - 姓佟佳氏,汉军旗人,固山额真佟图赖的女儿。初为顺治帝庶妃,顺治十一年生了一个儿子。传说指当佟佳氏怀孕的时候,孝庄文皇后就说看见有一条龙伏在佟佳氏的肚子上,果然这个儿子长大了,就成为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
关於佟佳氏的生平记戴很少,但肯定的是她不会是个幸福的妃子,因为顺治帝当时心里只有董鄂妃一人,视其他后妃如无物,加上不能亲自抚育儿子,佟佳氏大多数时间只能独守在自己宫里,心里有多寂寞可想而知了。液棚
虽然后来 "母以子贵" ,被康熙尊为 "圣母皇太后",上徽号 "慈和",但因敌不过病魔,在当上皇太后之后两年,便撒手人环,年仅二十四岁。
康熙,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
2. 孝惠章皇后 -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人,贝勒绰尔济的女儿,亦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顺治废后静妃的从侄女。虽然贵为皇后,但她的命运却被没比佟佳氏好多少,八年的皇后生崖,跟守活寡没两样,所以她并无生下一男半女。顺治帝更想以侍候太后不周为罪名,想将皇后废了,好让他心爱的董鄂氏当上皇后,当然此举被孝庄文皇后加以制止了。
从史料上对她的评价,她应该是个忠厚淳朴的女孩,与孝庄文皇后感情融洽,对其他妃嫔亦友爱和善,这也是令她没有步上废后静妃后尘的原因之一。
顺治帝驾崩,康熙继位,尊她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 "仁宪"。对比起佟佳氏,孝惠桐埋配后的生平比较多,而且她还是幸运的,虽然顺治冷落她,但康熙对她十分孝顺,尤其在孝庄文皇后过身后,两个同样面对失去挚亲的人,关系变得更密切了。
康熙见皇额娘所居旧宫残旧,就建了宁寿新宫让皇额娘居住。
康熙更多次奉母南巡,每当遇上大事,如废立太子都会先问过孝惠后的意见,孝惠后亦十分关爱皇儿,对皇儿说的话十分信任,母子间的感情十分融洽。
孝惠后六十大寿,康熙命御膳房呈上"万国玉粒饭";七十大寿时,年届五十七的康熙帝更在皇额娘面前跳上充满满族局指色彩的舞蹈为皇额娘贺寿。
康熙五十六年,孝惠后病危,已六十有四的康熙帝不顾自己有病在身,在孝惠后床前陪伴在侧。孝惠后还是敌不过病魔,在康熙五十六年走完了她七十七年的人生。
康熙,雍正及乾隆累加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孝惠后并没葬於丈夫顺治帝的孝陵内,而是葬於孝陵旁的孝东陵内,这是清朝第一座单独的皇后陵,为日后的皇后陵的兴趣缔造了基础。
乾隆的皇额娘是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粗春宴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
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
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扩展资料:
乾隆与孝圣宪皇后:
乾隆帝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再加上太后身体一直十分硬朗,也因此乾隆每次出巡,太后都同行。拜谒孝陵,秋猎木兰,同是每年必去的。遇到太后生日,乾隆帝率王公大臣奉觞称庆。
太后的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寿辰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北京城郊万寿山原名瓮山,早在辽时便岩银已经成为皇家园林,明代称“好山园”。
1750年4月,在钮钴禄氏六十大寿前一年,乾隆下令在好山园旧址大兴土木,建造“清漪园”(即颐和园),并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山前建起为母亲祈福的“大报恩延寿寺”。
乾隆四十二年,一向身康体健的钮祜禄氏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正月辛巳,正在圆明园过冬的钮祜禄氏偶感风寒,乾隆闻讯立即从繁亢的政务中抽出身来直奔圆明园长春仙馆看望母亲。
侍奉老太太进餐养病。然而钮祜禄氏毕竟已是年老体衰,病情很快急转直下,但老天也没折腾这位老太太,给了她人生的又一次福气。十四天后的正月二十五,她安然逝于长春仙馆。
她去世的第二天,乾隆为她为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并普免天下钱粮一次。就在钮祜禄氏去世一个月的时候(二月二十六),乾隆还作出了一个决定:为母亲建造一座金发塔。
盛放她生前梳落的头发。在钮祜禄氏下葬之前,乾隆都要每天前往灵堂祭奠行礼。王公大臣们都觉得乾隆自己已是将近七旬的老人。
每天这样来回地奔波实在过于劳累,纷纷请求他隔几天再行礼一次。六十七岁的乾隆都一一回绝,仍然每天前往。
乾隆的父亲: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森嫌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橘薯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稿激仪官凌柱之女。
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孝圣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中圆敬者文名
钮祜禄氏
外文名
Xiao sheng xian queen
别 名
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
国 籍
中国(清朝)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692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
1777年3月2日
职 业
妃嫔→皇太后
陵 墓
泰东陵
享 年
86
旗 籍
满洲镶黄旗
趣历史网为你提供的关于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22岁成太后,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仁宪纯睿诚懿皇贵妃是谁、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22岁成太后,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信息别忘了在趣历史网进行查找喔。
标签: 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 22岁成太后 享尽一生荣华富贵
相关文章
今天趣历史网给各位分享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22岁成太后,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仁宗皇后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2023-06-27 69 仁宪皇太后:13岁当皇后 22岁成太后 享尽一生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