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百科网小编给大家谈谈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23-05-15 104 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
1、李悝
李悝(前455——前395年),战国时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手神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2、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毕弯亏。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3、申不害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国京邑(今荥阳东南京襄城)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4、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5、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闹碰,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法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时期的一次思想上的大辩论,这次大辩论基本奠定了中坦纤国让乎仿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
特别是儒、法两家围绕对待“礼”和“法”的态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其中法家代表人物大都源自三晋大地,从中华法系第一部成文法典的著者李悝,到“礼法并重、邢德并举”的荀况,再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并且提出权力制约理论的韩非,以及吴起、商鞅顷州、慎到等。
其法治精神和法治思想共同构成三晋法家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李斯。
一、商鞅:春秋卫国人。他通晓法家、兵家两家思想,所以他不但重法,而且重兵。商鞅强调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铅差行军事上的成功,为此商鞅鼓励对外发动战争以及按军功彰显荣耀,并在变法时颁布了奖励军功的法令。
二、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三、李斯:秦国宰相。他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为了维护封建帝制、迎合秦始皇的专权想法、维护统治。他是法家的最完槐哗全的执行者。
法家的发展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庆派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亦称法术之士或法士。战国时期哪档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困世殊贵贱,一断于法”(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故称法家。春秋时期管汪缓肢仲、子产即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该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封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慎子》、《商君书》和《韩非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商鞅讲法,著有《商君书》;申不害讲术,他所著的《申子》已经失传;慎到讲势,其著作《慎子》仅存四卷;韩非著《韩非子》一书,洋洋十棚模仔万余言,集法家之大成,主张法、术、势三者并用,以达到强权富链汪国的目标。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码亩”,“以法为教”,“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等,主旨是要加强君主的集权统治,以便控制国家机器的运转。《汉书·艺文志》录入商、申、慎、韩的著述及《李子》等先秦法家著作9种。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
1、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州物衡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2、士匄
士匄(?-前548年),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讳匄(范匄),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蚂帆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峄县南)。
3、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册做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有《吴子兵法》传世。
4、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5、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趣历史网为你提供的关于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啊、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的信息别忘了在趣历史网进行查找喔。
相关文章
国学百科网小编给大家谈谈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23-05-15 104 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