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介绍(春秋战国各大战役)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介绍,以及春秋战国各大战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春秋战国有哪些著名战争?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介绍
- 2、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在这期间发生过哪几次著名的战争呢?
- 3、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战役?
- 4、在战国时期一共发生多少次战役,其中能排前十的是哪些?
- 5、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著名的战役
春秋战国有哪些著名战争?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令人称奇的史诗级事件。从齐桓公称霸到百家争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晋楚中原争霸;秦赵长平大战到秦王扫六合,简直就是一部史诗剧了。那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呢?其中最出名的长平之战大家肯定听说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每次战役都是历史变革的见证者。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各诸侯国争夺霸主,战争频繁。看一下这一时期10大战争.
1、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率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击败齐军的作战。
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齐国统帅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国先退让齐军2次进攻,然后防守反击,取得大胜。
后果:齐国的争霸势头被遏止。
2吴越争霸
春秋末期,东南地区吴、越为扩张势力,逐鹿中原而进行的争霸战争。
公元前510年,吴国兴起,占领越国檇李。公元前505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此后双方延续了20多年战争,吴国先胜后败。公元前473年),越国攻吴,吴王夫差自杀,而越国吞并吴国。
后果:吴国灭亡。
3 三家分晋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后果:春秋强国晋国灭亡,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4、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带手虚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桂陵之战后,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继续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蠢燃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孙膑运用减灶之计,在马陵薯脊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
后果:魏国被削弱,齐国崛起,秦国坐收渔利,魏国从此无力阻止秦国东进。
5、五国攻秦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进攻秦军的作战。
魏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行“合纵”之策。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国由侧背进攻秦国,配合联军。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
后果:各国不能一心,被打败后魏赵韩更加虚弱。
6、即墨之战
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为首联军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
前283年,齐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军,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齐国宗室田单在即墨率领全城军民抵抗,双方交战五年。前279年,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最后,田单用火牛计反击,最终将燕军赶出齐国。
后果:齐国复国
7、赵破匈奴之战
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要围歼战。
此战,李牧针对匈奴军骑兵机动性、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战斗力;俟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取得胜利。
后果:大败匈奴
8、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大将军白起率军在长平全歼赵军的大规模歼灭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赵王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秦国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后果: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加速统一进程。
9、邯郸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投降,赵魏韩楚联军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后果: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10、秦灭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6—前221年,秦军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地)、韩国(今河南中部)、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楚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齐国(今山东境)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
后果:秦灭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在这期间发生过哪几次著名的战争呢?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诸侯之间打打杀杀几百年,在这期间发生过哪几次十分著名的战争呢?今天,老魏就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一、 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一场发生在赵孝成王末年,由赵军大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要围歼战。
这场战役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对匈作战,李牧将军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匈奴军骑兵冲杀和单人作战实力强,而且无法长期作战。因此,实施坚壁清野,让匈奴无法补充必要的物资装备,同时强化赵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团搜
在这一系列措施实施几年后,李牧将军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集中边防所有赵军精锐,运用新开发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对匈奴进行战略包围,最后大获全胜,保证了北方边境长久的和平。
这场战斗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军团打败骑兵军团的典型案例,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了很好的作战策略。
二、秦灭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铲除丞相吕不韦和嫪毐后,正式开始亲政。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建议下,谋划了灭诸侯,完成统一大业的总方针。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在总方针的指导下,秦国花费了10年迟或拿的时间,先后消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三、 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被称为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由秦国发动的一场与赵、魏、楚三国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坚战。
因为秦国的大意轻敌,以及廉颇等联军将领的出色指挥,邯郸之战最终以秦国惨败告终。这场大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当时的实力,秦军死伤将近三十万人,使得秦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向后推迟。
邯郸之战是合纵战术的经典案例,三国联军的顽强抵抗直接导致秦国放弃了全面打击各诸侯国的战略,转而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码搭淡化东方六国之间的联系和团结,这也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基础。
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战役?
1、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2、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3、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
4、城濮之战,楚军大败。
5、牧野之战它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周室开始衰微,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导致各地战争频发,大大小小的战争也有很多。
扩展资料: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缓纳年年初至五孝哪亮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巧宽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百度百科——马陵之战
百度百科——桂陵之战
百度百科——城濮之战
百度百科——牧野之战
在战国时期一共发生多少次战役,其中能排前十的是哪些?
通过春秋时期的不断兼并战争,到战国时期,形成了七个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这两百余年的时间里,又发生了无数的战争,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不多说了;现在来盘点战国时期传奇级的十大战役(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TOP、1 阴晋之战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并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为抵御秦国的进攻,修筑了吴城。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阴晋之战也成了魏武卒的成名之战,之后,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霸主级的存在。
TOP、2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TOP、3 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公元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国割地求和。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这也是韩国的衰弱之战。
TOP、4 即墨之战
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楚六国联军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在济西之战中大败齐军,接连攻下临淄,然后分兵五路,以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结果在乐毅被撤后,燕国大好形势被齐将田单用“火牛阵”所破,齐国虽然凭借此仗复国,但是其实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国亦因此仗由兴盛转为衰弱。
TOP、5 鄢郢之战
鄢郢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在战争中,秦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楚的战略主动。秦军孤军客战楚境,期于死地求生,乘楚王城池不修,边备废弛之机,采取掏心战术攻入楚国,并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攻克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国都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TOP、6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2年,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稿亏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TOP、7 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59年,乃是长平之战后秦国和赵国明纯之间发生的又一次大战;此战秦国先后共派出超过四十五万军队,而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已经几乎没什么可战之兵了,赵相平原君赵胜甚至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后来魏国和楚国去帮赵国,联军共三十万;结果是以秦国伤亡近30万失败告终,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TOP、8 鄗代之战
赵国自长平之战败于秦国之后,国力大大削弱。公元前251年,燕王喜不听乐间劝告,决意发兵攻赵国。他派栗腹为将,领兵60万,战车2000乘,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25万前往抗击。赵军同键槐神仇敌忾,决心保卫国土,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攻代燕军闻听攻鄗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动摇,失去战斗力。乐乘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卿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
TOP、9 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44年,当时匈奴单于亲率骑兵约10万人深入赵境,而赵将李牧所率总兵力约20万人,其中骑兵仅为1.3万;经激烈格斗战后,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李牧在歼灭匈奴主力后,又乘胜前进,灭褴国,破东胡、降林胡,声威大振。此后10多年,匈奴不敢进扰赵国边境。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TOP、10 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灭六国之战就算在一起说吧,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在战国时期发生的十大战役,几乎都是传奇级的,后世难以复制,尤其是长平之战、阴晋之战和即墨之战;当然,在战国时期发生的颇有传奇性的战役不止这些,但是在这里,仅罗列十个出来吧……
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著名的战役
1:北制之战(公元前718年)
中原大国中首先崛起的郑国,积极向外扩张,出兵进攻临近的卫国。卫国急忙调遣属国南燕的军队抗击郑国的进攻。郑军北上,还未定出国门即遇到了南燕军队。郑庄公派祭足、原繁、泄驾率领三支军队从正面逼近燕军,吸引其注意力,另源公子曼伯、子元偷偷地迂回到燕军的侧后北制 (今河南荣阳把水镇) 。燕军不了解郑军的意图和部署,认为北制地形险要,放松了戒备,仍按传统正面进攻战法,专注正面之敌。六月,曼伯、子元乘燕军不备,突然从背后发起进攻,大败燕军。这是史书上首次记载迂回袭敌取胜的战例,一直是后世用兵的鉴戒。
2:北戎之战(公元前 714年)
3:襦葛之战(公元前 707年)
4:长勺之战
5:灭虢之战(公元前 658年)
6: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
7:城濮之战(公元前 634年)
8:崤之战(公元前 628年)
9:邲之战(公元前 597)
10:鞍之战 (公元前 591年)
11:鄢陵之战
12:鸡父之战(春秋后期 )
13:柏举之战(公元前 515年)
14:姑苏之战(公元前494年)
15:笠泽之战(公元前 478年)
16:战国七雄兼并战争
由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进入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公元前 475至前 221年)是战争促进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春秋末年呈现晋、楚、齐、越对峙局面,各国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兼并斗争空前激烈。晋在变革中解体,最后形成仿握脊“三家分晋”,魏、赵、韩变成三个独立的封建政权。齐国被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田氏所代。处于边远地区的楚、秦、燕最终也转化为封建政权。越国因发展缓慢,被楚所灭。在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多个弱小的诸侯国。魏、赵、韩、齐、楚、秦、燕所处条件较好,加之不断改革,都具雄厚实力,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强国为争夺人口、土地,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五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大国之间为控制、兼并小国或攻取战略要地而发生的战争,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还未全面展开。
17:秦灭六国
长平之战后,六国皆弱,已无抗秦之力。各国又只图自保,甚至相互攻伐,难于形成合纵抗秦的力量。秦则坚持远交近攻的战略,攻占了韩、魏、赵大片土地。至秦王政五年(公元前 242年),齐、秦领土已接壤,阻断了赵、楚联系,对韩、魏成三面包围。秦灭六国条件已经成熟。秦王政采纳大臣建议,以破坏六皮做国合纵为指导思想,重点打击赵、楚两国。秦王政十一至十五年,秦国四次出兵攻赵,拉开了统一备渗战争的序幕。秦军先胜,后被赵将李牧击败。秦遂转向弱小的韩国,于十七年灭韩。这时赵国遭灾,秦国趁机实施反间计,除掉了李牧,于十七年灭了赵国。赵公子嘉奔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立为代王。接着,秦军又重创燕军主力,燕王喜与代王嘉退往辽东郡。二十二年,秦以一部兵力灭魏,进而由北南下, 先以 30万大军攻楚,不料大败而归。后派老将王翦率 60万大军再次攻楚, 终将楚国灭亡。二十五年,秦军又扫清了燕、赵残余势力,仅剩下一个齐国。二十六年,秦军避开齐国正面防御,自燕地南下,一举攻占齐都。至此六国皆平,终成统一大业。
18:晋阳之战(公元前 455)
19: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
20:马陵之战(公元前445)
21: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
22:破齐之战 (公元前314年)
23:即墨之战(公元前284年)
24:鄢郢之战(公元前 279年)
25:阏与之战(公元前269年)
26:长平之战(周赧王四十六年)
27:邯郸之战(公元前260年)
趣历史网对于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介绍和春秋战国各大战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