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知识文章正文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弱(战国七雄那个国家最弱)

历史知识 2023年05月14日 23:27 653 admin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弱,以及战国七雄那个国家最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弱小?

战国七雄楚国国土面积最大。最小为韩国。

燕国、赵国地理位置不好,靠近北方。齐国位置最好。

秦国位置不好,与四个国家接壤,同时面对匈奴的威胁,每年都在打仗。从大到小排:楚,秦,赵,燕,魏,齐,韩。

扩展资料:

战国七雄的都城:

1、临淄

齐国是周代东方第一大国,春秋战国时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因此临淄作为其都城,历史上极为繁荣。分民众生活的大城和国君居住的小城,两城相连,周长21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门。

城内干道纵横交错,排成“井”字形,并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城外还有埋葬齐国六位君主的田齐王陵等多处先秦墓葬。东周时的临淄人物阜盛。孟子曾为齐王担任客卿。

庄子曾被齐湣王聘为相。战国时临淄设稷下学宫,以招徕诸子百家来此讲学辩论、著书立说,荀子即为稷下的祭酒之一。

游学于此的还有驺衍、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等,号为稷下学派。当时的临淄邻近渤海,因而兼具鱼盐之利,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各种冶铁、炼铜、铸钱、制陶、纺织的作坊遍布城市内外。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共延续了八百余年历史,直到被秦国所灭。

2、郢

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楚国的首都,在湖北省西部,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纪南城。楚国在建国初期定都丹阳(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丛液散)。

后来为了和一些小国家争夺汉中,迁都郢,后又东迁。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应该位于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带兵攻进郢都、楚国迁都于陈,郢总共作了411年楚国都城。

3、蓟城渗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都蓟城(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是为北京建都之始。由于埋橡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

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除都城之外,燕国的一般城市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襄平(燕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旧城区)。

4、新郑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5、邯郸

邯郸是战国时赵国的国都,邯郸早在春秋时代已是列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先属卫,后归晋。自公元前386年赵国从中牟迁国都于邯郸,至秦灭赵,达158年之久。秦灭赵,置邯郸郡。

6、大梁

大梁城,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

前365年,魏惠王迁都于此并筑城。为区别于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和南梁(今河南省临汝县),命名为“大梁”。又因城北的人工沟渠浚水(或浚仪渠),称浚仪。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领兵攻打魏国。秦军引河沟水灌大梁城,三月而城坏,魏王假请降,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浚仪县。

城池遗址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地下,距地表12米多,具体范围尚未查明。据考证应与现存的开封城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7、咸阳

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国家是

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是楚国。

在战国时扒滚期有人对楚国军队的评价是这样的:人多势众,但是一旦遇到强敌就只会逃跑。楚国在战国时期一直都在被秦国吞噬自己的春孝余土地,跟秦国为战的时候从来就没有赢过。

战国时期的楚国并没有一个明主,即使在楚威王当政的时候稍微向北扩张了一点,但是在同一时间西部边疆被秦国占领了很大的土地。如果他慎搏能够很清楚的知道他的对手一直都是秦国,能在秦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时就魏国交好,然后两国联手灭了秦国,他们之后就能再无后顾之忧。可惜没有如果。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七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l年)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合称为“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战国七雄最弱的是哪一个?

首先绝橡嫌笑不能说弱,但商鞅变法前,秦国的麻烦,比弱还要可怕:内部最乱,挨揍最多。

以国力发展说,春秋战国列强里,秦国的起步十分晚,但在秦穆公时代就已经十分高光,连续在西部吞疆并土,还胖揍过晋国,标准大国一枚。

 而且千万别以为,秦国这段强盛是昙花一现,典型向戎弭兵事件,晋国和楚国两大豪强罢兵平分霸权,列国都要向两强纳贡称臣,而秦国和齐国一样,可以只结盟不朝贡,可见大国地位。

甚至到了春秋战国之交,著名的吴国伐楚战争,兵圣孙武摔打出的彪悍吴军,把老霸主楚国的国都都摧枯拉朽端掉,眼看就要把楚国整个吞掉,却是秦哀公猛然出手,一顿痛殴把嚣张吴国殴跑,手把手帮楚国复了国。否则战国历史,必然改写!

这时候的秦国,依然是相当牛气的。

 但当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之交时,秦国却是结结实实,一度被其他列国甩开了。

秦国并非底蕴厚重的传统奴隶制国家,周平王年代才做了诸侯,虽然建了诸侯国,却还是部族习气,早期连卿大夫分封制都没有,农业更是极弱,距离一个标准奴隶制政权都差距明显,一直到秦穆公启用百里奚改革,才算一下跨越式发展,迅速崛起为强国!

可等着秦国好不容易稳定下奴隶制制度,时代又变了,春秋战国之交,又是列国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所以看上去国土大实力强的秦国,新时代下又赶不上步子,进入战国年代,就是步履蹒跚。

有多步履蹒跚?可以说是之前“跨越奴隶社会”的遗留病大爆发:由于政治制度落后,贵族实力强大,国君都没太多话语权,比如从秦出子,秦献公,秦孝公这三代,基本都是内部血流成河,贵族间你争我杀,捧着个国君上台,长期内耗不断。

同时越来越大的,就是秦国的经济文化,春秋年代的秦国,本身畜牧业就比重大,农耕能力早就弱,进入战国年代,各国的农耕水平都井喷,秦国这边还不赶趟,商鞅进秦国时,秦国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没开发,文化更是可以想象,本身就落后,没几个文化人。关东地区已经是诸子百家萌芽发展,秦国这边还是荒漠,不信看诸子百家领军人,可有一个秦国人?

高层掐,经济差,文化低,人口少,只剩个大国空架子撑着,这就是商鞅到来前的秦国。这就是内部最乱。

如果这样一个国家,能远离战火核心区域,倒也显不出落后。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他落后?因为秦国在战国早期,挨揍次数最多,被东边的邻居,正霸道崛起的魏国胖揍。

当时的魏国,经过魏文侯改革,然后几代实力膨胀,膨胀了就要吞疆并土,最方便下手的,就是西边又大又弱的秦国。者轿早年魏国强大时,好些魏国名流,都是拿着揍秦国来刷军功,最典型的是吴起。

当年他为魏国镇守西河,首创魏武卒制度,然后摁住秦国就暴打,二十七年里竟无一败绩,甚至还有个五万大军血虐秦国五十万军队的壮举,这位战神的不败美名,基本就是拿秦国踮脚。

踮脚的后果,当然不止挨揍现眼,秦国的西河土地,大片被魏国并吞,而且照这个趋势梁含下去,如果秦国继续不争气,被魏国吞并,或者被韩赵魏当菜分了,那是早晚的事。幸运的是,秦国醒悟得不晚,于是,有了商鞅变法!

战国七雄时哪个国家军事能力最弱?

战国七雄指的辩段弯是:东周末期的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

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时代的分界线是以春秋时代的晋国分裂为界限,曾经的晋国是携闷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但是晋分裂成了魏,赵,韩三国,这三个国关系非常的密切。他们往往联合在一次进行作战,三晋仰仗晋国余威,在战国初期是最为强大的存在(联合之后)。

上图中的越国就是越王勾践的那个越国,越王灭吴后强盛一时,后被楚所灭。楚国雄踞南方,地处七国中心地带的魏国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强盛,加上有赵韩铁杆盟友,后来齐与秦东西合击魏国,魏国衰落。

整个七国之中只有燕国存在感最弱,但是燕国却也有联合其他国家几乎灭齐的战绩。强弱都是一时的,秦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处于三晋的阴影之下,晋国没分裂时打的秦国毫燃笑无还手之力,晋分裂了联合起来还是能打到秦丢盔弃甲,一直到商鞅变法秦国才开始强盛。

如果在仔细看看,那最弱的应该是韩国, 三家分晋,魏国最强,韩国最弱,完全是处于夹缝中生存的那种。

战国七雄哪一个实力最弱?

小韩,~ 但是你要知道战国七雄 是当时最强的7个诸侯国,韩虽弱也是七雄之一。 在不同时期最弱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前段 秦国早期可是最弱的2国之一! 战国早期,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租陵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公元弊悔戚前473年吴被越所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楚国北上与三晋争夺郑遭受失败,转而向东方略地扩展,於是前306年消灭越国。 至战国中期,逐渐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争雄的格局。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後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於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 由於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年)和马陵之战(前341年)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後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别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後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弱呢?

“三家分晋”之后,进入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并称“战国七雄”,是战国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当然,七国中还有强弱之分。

我认为前期燕国最弱,后期韩国最弱。燕韩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两个诸侯国。

“三家分晋”的最初,三晋实力最强,而后“田氏代齐”,田齐发展起来,楚国仍然是南巧咐芦方的强国,秦国相对来说较弱,而燕国最弱。

后来,魏国经过李悝变法,是战国七雄中最先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是第一强国,然后齐国经过邹忌变法,强大起来,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进行了最为彻底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但秦国因为三晋的关系,还是无法东进。

楚国也曾进行吴起变法,只是变法时间短,虽然楚国有过短暂的强盛,但楚悼王一死,贵族立即射杀了吴起,变法遭到破坏,随后的楚王实行休养生息,暂时休战偏安南方,倒也保存了实力。

倒是第一强国魏国因为攻打赵国,遭到齐秦楚的围追打劫,国力下降。

这个时候韩国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土地少,四周强敌环绕,三晋作为一个整体实力很强,一旦各考虑各的,韩国是最弱的。仅仅是自保就耗费不少力气。

但最弱的简橡还是燕国,燕国虽然自春秋时期就开始存在,但是与中原交集不多,还差点灭国,也只是安静的呆在东北方。

后来的转折点出现在赵国,赵武灵王继位,赵武灵王先后扶立燕昭王和秦昭襄王继位,使赵国的外交得到最大的好处,然后赵武灵王又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能力成为七国最强。是秦国东进最强大的障碍。

而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吸引人才,一时间孝带大批人才投奔燕国,其中最贤能的便是乐毅,乐毅在燕国改革内政,富国强兵,使燕国很快强大起来。

后来乐毅举五国之兵讨伐强齐,齐军大败,乐毅带领燕军攻进临淄,五年时间内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齐国只剩莒和即墨。

就在这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齐人离间燕惠王和乐毅,乐毅跑去了赵国。很快齐国又夺回了失去的土地。

趣历史网对于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弱和战国七雄那个国家最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弱

趣历史网 Copyright © Lishi.Yaogou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6496号 广告合作QQ:379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