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云人物文章正文

三国时期李严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何会跟随刘备(三国中李严是谁)

风云人物 2023年05月16日 13:24 103 admin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三国时期李严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何会跟随刘备,以及三国中李严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默默无闻的李严,为何能被刘备选中成为蜀汉托孤大臣?

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也走到他人生的终点。自知命不久矣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一幕流传至今,细心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刘备托孤的对象除了蜀中丞相诸葛亮外,还有当时默默无闻的李岩。都说刘备最善于识别人才,那为何要将刘禅及蜀汉之后的国家大事托付于如此平凡之辈呢?

首先,为了制肘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之才,刘备心里自然是一清二楚。蜀汉能有今天之成就,离不开诸葛亮的辅佐。当时蜀汉众人对丞相都是十分敬佩臣服,尽管诸葛亮再三表以忠心,但刘备终究还是不放心,担心自己一旦离开人世,一旦他日诸葛亮变心,朝堂之上众人也拥戴毁没他跟着造反,年幼的刘禅根本无法应付,自己辛苦打下来的蜀汉天下将不复存在。李严则不同,他性情高傲,不愿粗余尘与人结交,对诸葛亮态度也不像常人那样。选取李严为托孤大臣,可以有效做到权力相互制肘,刘备此举可谓是考虑周全。

此外,刘备也是看中了李严的忠心。当初刘璋任命李严为护军,准备在绵竹攻打刘备时,李严带着他的人马直接投靠了刘备,刘备对他自然是有好感的。此外,当年刘备想称帝时,也是时任武阳太守的李严弄出了黄龙祥瑞帮助造势(详见《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可见其人也是非常识时务。

再者,李严在军事上的才能也不可忽视。建安二十三年,李严曾率领五千兵马讨伐过万的盗贼并斩杀头目。为政太守期间,李严政绩也斐然,所以岩禅才被刘备看中。最后的最后,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朝中名臣凋零,可用之人并不多,精挑细选之下才提拔了李严。

刘备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为何还让李严辅政,统率全军呢?

蜀汉章武三年,刘备病重,将丞相诸葛亮召到永安宫,托付身后之事,史称“白帝城托孤”。

然而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唯一的托孤大臣,刘备还安排了李严辅政,甚至让其统率全军,“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刘备对诸葛亮都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为何还要让李严与他一起辅政呢?

一、李严有才能、会办事

李严字正方,是荆州南阳人,年轻的时候在郡里担任官吏,就显露出非常高的才能,“荆州牧刘表使历诸郡县”。

曹操南下的时候,李严正在秭归做官,直接入川,烂李投靠了益州牧刘璋。

在益州期间,李严担任成都令,“复有能名”。后来,李严率军投靠了刘备,“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当时刘备刚刚占领益州,地方豪强并不支持,他们趁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交战时发动叛乱。“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李严没等刘备发兵援救,“率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

之后,“高定遣军围新道县,(李)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除了有能力外,李严还洞悉刘备的心思,他在刘备称帝这件事上,先是制造祥瑞,然后上表拥戴。

二、李严的身份非常特殊

蜀地原本有两个政治力量,一个是益州土著集团,另一个是东州集团。所谓的东州集团,就是那些因战乱饥荒,由三辅、南阳地区涌入蜀地的人士,这些人以乡党关系为纽带,其中就包括李严。刘备入川后,又带来了一股政治力量,即荆州集团。如何协调、安排这些政饥旁迟治集团的主要人物,关系着整个蜀汉政权的兴衰成败。

220年,由于法正病死、孟达叛逃,极大地削弱了东州集团在蜀汉政权内的力量。夷陵之战的惨败,给蜀汉造成了一场严重统治危机,许多益州土著纷纷起兵造反。刘备意识到要想稳定蜀汉,必须再度重用东州集团的人士,而才能突出的李严就是最好的选择。章启唤武二年,刘备将李严召到永安,任命为尚书令。

三、刘备托孤的政治考量

李严在担任尚书令之前,他的官职只是犍为太守、辅汉将军,根本无法与担任丞相、录尚书事的诸葛亮相比。可是李严做了尚书令后,就不一样了!原来刘备称帝后,基本采用的是东汉的政治制度,丞相虽然地位很高,但如果没有开府,则没有实际权力,最有权力的机构是尚书台,其长官为尚书令。

李严的才能远不如诸葛,为何刘备要将内外军事权力交给他?

我认为刘备临终前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搏慧桐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吧,由于诸葛亮当时身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权利,而且在军中也是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这个时候再想军事大权交给诸葛亮,如果一旦诸葛亮谋反,将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刘备要为自己的后代做一些考虑,所以他不能将军权交给诸葛亮。

   其次,我认为可能是李严他个人的军事能力比较突出吧,因为相比较《三国演义》,我们发现其中对诸葛亮他们过于神话了,而在正史当中,诸葛亮,他虽然满腹经纶,但他的带兵能力却并并没有李严那么的突出,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诸葛亮,他就不行。

只不过相比较起来,李严可能更加拥有领兵的风范吧,因为当时刘备主力在汉中与曹军对战,李严仅用了临时调动的的5000人妈就轻松平定后又紧碧败接着击败了高定,刘备身受佩服,所以这也导致了为什么在临终前刘备愿意把军事权力托付给李严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互相牵制吧,因为如果将权力分基坦散开来,大家互相牵制,如果将权力给一个人,这只会导致像以前的唐朝那样宦官乱政的情况,我相信这并不是刘备所想看到的,分散权力给其他人,这样大家就不敢有所作为,可以好好的辅助皇帝。

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个人的看法啦。

既非刘备嫡系,也非荆州系成员的李严,为何能成为顾命大臣?

首先,李严当时是京师中央军的统帅,很有才干但是无党无派;其次,刘备需要有人来制约诸葛亮,而恰好李严是当时的最佳选择。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最具李激知名度,最家喻户晓的一个时烂扰缺期。而三大政权的君主,恐怕最受欢迎,最被历朝历代民众尊崇的就饥辩是那位蜀汉先主刘备了吧。刘备后来在晚年遭遇夷陵大败,白帝城托孤。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他为什么要托孤给人微言轻的李严呢?

首先,李严无党无派,又很有能力。很多人受了《品三国》等作品的影响,硬生生在刘备阵营中划分出了很多派系,诸如东州派,荆州派,益州派等等等等,李严就是东州派的中流砥柱,搞得好像蜀汉实行“共和制”一样。要知道,荆州派,益州派等说法本来就已经非常牵强;要说“东州派”就是无稽之谈了,在历史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东州士人结党的蛛丝马迹。李严是曹操南征时期投效刘备,直到刘备去世,他一共在刘备手下也不过效力将近五年,着实也没有什么“结东州派”的机会。但是李严却很受刘备信任,一直以来担任着中央军统帅的官职,刘备正是看中了他无党无派这一点,才会在众多高官里选择李严托孤。

其次,刘备需要有人来制约诸葛亮。我们都知道,刘备在去世前,对诸葛亮说的话非常感人,也就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段故事当做流传千古的佳话听来倒是可以,但是要说一代霸主,对诸葛亮一点防范意识都没有,也未免太过儿戏了。实际上,他托孤李严,就是制约诸葛亮权力的一种表现,因为李严的官职正是“中都护军”,有不小的军权,和诸葛亮的“丞相”相对应。

综上所述,刘备托孤李严有两大原因:一是李严无党无派,二是他需要李严制约诸葛亮。

李严只是个降将,为啥能成为刘备的托孤大臣呢?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一开始也是荆州的官吏,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李严不愿意服务曹操,于是进入西川。从时间上来说,李严属于比较靠后的“东州士”,辅佐刘璋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刘璋对李严还算是比较重用,让他做成都令。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成都毕竟是益州的治所,靠近益州政权的中枢。

在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刘备和刘璋早已经刀兵相见,并且攻克白水关、涪县。刘璋派李严和费观去守绵竹。绵竹这个地方比较重要,如果被攻克后,刘备军队就会进入一片平原地区,没有山地的阻碍。结果李严和费观同时投降刘备(费观也属于“东州士”,还与刘璋有姻亲的关系),不但没有起到阻拦或者拖缓刘备进程的目的,反而让刘备的实力越来越强。

消灭刘璋政权后,李严成为兴业将军。从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劝进人员名单上来看,这个兴业将军的位次不算低,不过李严却没有进入核心。他被任命为犍为太守。

李严在刘璋统治时期是成都令,从千石的大县县令到二千石的郡守,官秩确实是提高了,但是却不在权力中枢。类似的情况还有曹操从洛阳北部尉迁至顿丘令、董和从成都令迁至巴东属国都尉(这个没实现)和益州太守,都是明升暗降的调动。

李严的两次平叛

从李严的仕宦经历来看,刘备对他说不上太重用。不过李严确实比较有才能,在任期间有两次比较优秀的平叛经历。或许就是因为这两次平叛的经历,加上李严在犍为郡的一些政绩,刘备才重视李严,将其列入托孤大臣的名单。

第一次平叛

李严第一次平叛的表现是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当时刘州拿备集团正在发动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战役,就是“汉中之战”。槐槐汉中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门户,无论是守得住还是打出去,都需要汉中这块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区。“汉中之战”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规模也比较大,期间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比较多。刘备要求后方发兵,诸葛亮询问杨洪,杨洪甚至说要“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可见当时争夺汉中是头等大事,刘备集团中大多数资源也都用在这件事上。

就在建安二十三年,“汉中之战”期间,后方发生了叛乱。马秦、高胜等人在广汉郡郪县起兵,合众数万人,规模不算小,但是战斗力无疑没有职业军队强。这支叛军南下来到犍为郡的资中县,到了李严的地盘。说实话这个叛军的行军方向小编感到有些迷惑,如果是进攻成都,不用到资中县,可以从五城到绵竹再南下到成都,从地图上来看从牛鞞乘水路也能到成都;或许是进入刘备集团控制不足的南中地区,不过南中地区封闭的同时也比较复杂,马秦、高胜在当地没有根基,也无法做到呼风唤雨。

反正不管怎么说,叛军是来到李严的近前。当时前线战事比较紧迫,所以李严也没有向成都要求援军,自己率领五千人击败并且斩杀马秦、高胜,叛军本来就没有什么凝聚力,一下子就溃散了。虽然叛军的战斗力有限,马秦、高胜也不是什么名将,但是李严还是用有限的资源和自己的魄力以及军事能力化解了这次危机,接触刘备的后顾之忧。

第二次平叛

第二次平叛的时间不详,有一个范围是在建安二十三年到章武二年之间(即公元218年到222年)小编个人认为是在章武二年,刘备率领主力部队伐吴的时候。毕竟这个时候后方空虚,是叛乱的有利时机。这次叛乱是兴起于南中地区的越巂郡,首领是越巂郡内豪帅高定(《华阳国志》中记载为高定元),也是后来诸葛亮南征时南中叛军的首领之一。

高定率领军队进攻到严道(一名新道),严道是汉嘉郡的下属县,但是地理位置就在犍为郡的南方。如果叛军攻取严道,很有可能继续北上进入四川平原,会对成都甚至在荆州的刘备造成一定威胁。即便叛军不选择北上进入平原地区,有严道在手,也会切断成都到朱提郡的联系,进而控制朱提郡(虽然蜀汉对朱提郡的统治也不牢固)。这个时候李严再一次挺身而出,率领军队击败高定,保证蜀汉对严道的控制。有一种说法,马谡就是因为在这次叛乱的表现上不如李严(马谡做过越巂太守,但是时间不明),才被刘备认为不可大用。

仅从《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中的记载,在越巂太守升迁到尚书令的过程中,李严就有过这两次平叛的经历。都是在刘备不在的特殊时期,都处理得很果断和漂亮。有人认为李严受到刘备重用是因为李严为了劝进伪造祥瑞(《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册明搭:“间黄龙见武阳赤水”,武阳县就在犍为郡),但小编认为李严能够被刘备视为辅政大臣,还是能力上的因素更多一些。

不过李严虽然和诸葛亮一起被托孤,但二者并非是制衡的关系,而是上下级的关系。诸葛亮毫无疑问是李严的上级。而李严经过这次拔擢之后,心态上似乎也有些膨胀,不断向诸葛亮争权,促成二人的矛盾。最后在诸葛亮四伐的时候,由于大雨的天灾,李严运输军粮不力,却反咬诸葛亮一口。最后诸葛亮将其流放,直到去世,李严也再也没能回到蜀汉的政治舞台上了。

趣历史网对于三国时期李严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何会跟随刘备和三国中李严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三国时期李严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何会跟随刘备

趣历史网 Copyright © Lishi.Yaogou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6496号 广告合作QQ:379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