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妃张氏:ldquo四春娘娘rdquo之一,咸丰晚年宠爱的妃子(庆妃娘娘原型)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庆妃张氏:ldquo四春娘娘rdquo之一,咸丰晚年宠爱的妃子,以及庆妃娘娘原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大宅门》中慈禧害死了同治哪位嫔妃?
- 2、咸丰皇帝的“四春娘娘”是野史杂谈,还是真有其人?
- 3、四春娘娘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过?有没有什么依据?
- 4、咸丰的四春娘娘是谁?历史上真的有四春姑娘吗?
《大宅门》中慈禧害死了同治哪位嫔妃?
陈宝国主演的《大宅门》,以同仁堂为原型,2001年火爆荧屏。有一个人物从未出现在观众视野,却决定了白家的命运。因为她的死亡,导致白家大爷判了斩监候,百草厅被查封。她就是被慈禧害死的詹王府二格格——同治爷的嫔妃。同治爷有一后四妃,那么她是哪一位嫔妃呢?
01 同治的嫔妃
《大宅门》的时间主线,光绪六年白景琦出生,六年以后,即光绪十二年,白家大爷“治死”了同治的嫔妃。而白景琦的原型,乐靖宇出生于同治十一年。就是说白景琦的实际出生时间比剧中早八年。为了避免对号入座,编剧对时间进行一定的文学加工是情有可原的。
还有一个线索,詹王府未出阁的大格格,身体不适,被不明就里的白家二爷诊出了喜脉,恼羞成怒的詹王爷,指示手下杀马砸车对白家进行警告,那年大格格二十九岁。
忍不了百草厅的声名如此受辱,白家老太爷亲自上门诊断,诊码世出胎气后,不动声色地说只是腹中有一痞块,化解即可,开的药方却是安胎药。等到大格格察觉出不对劲,已经到了不得不生的地步。
半年后,大格格生下一对双生,白家老太爷特地上门祝贺,言道,既然我诊错了,那我们老二总是对的吧?如果老二没错,当初何以要杀他的马、砸他的车?最终老太爷驾着詹王府赔的新马车,耀武扬威地回府。
百草厅要回了名声,詹王府大格格未婚生子也大白于天下,詹王府因此与白家结仇。六年后詹王府二格格,死在了宫里,这年大格格三十五岁。作为大格格的妹妹,二格格的年龄必在三十五岁以下。
考虑到戏剧的艺术加工,如果这个二格格真实存在的话,她不一定死于光绪十二年,这个时间跨越应该是同治末年到光绪二十年左右,而且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必不是寿终正寝。
我们看看同治嫔妃,有哪些符合以上情况: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知府凤秀的女儿,光绪三十年薨,年四十五岁;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道光权臣塞尚阿的女儿,宣统三年薨,年五十四岁;
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生活在一起,活到民国时代。
同治的四个妃子,死于光绪年间的只有淑慎皇贵妃,而她是当年慈禧中意的皇后人选。
在同治死前二十天,慈禧为了冲喜大封后宫,富察氏连升两级,由慧妃晋升皇贵妃,位同副后,其余嫔妃皆升一级。
光绪即位后,又单为她加封号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派模橡十年,慈禧六十大寿,又获封号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字封号,在有清一代仅此一例。
由此可见,她深得慈禧欢心,剧中死的不可能是她,且时间、年龄也不太对的上。
如此来看,死的不是同治的妃子,那么慈禧心狠手辣,难道会是咸丰的妃子?
02 咸丰的嫔妃
根据剧情,我们列举一下有哪些咸丰的嫔妃于同治末年到光绪二十年去世:
庄静皇贵妃,原丽贵妃,殁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尘旁时年五十四;
玫贵妃,徐佳氏,殁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时年五十六;
婉贵妃,索绰络氏,光绪二十年五月十七日崩逝,时年五十八岁;
禧妃,察哈喇氏,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薨逝,年三十六岁;
璷妃,那拉氏,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逝世,年五十五岁;
庆妃,张氏,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三日,薨,享年四十六岁;
璹嫔,那拉氏,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去世,年三十四岁。
我们看一下,庄静皇贵妃(丽妃),父亲为主事庆海,育有一女,这个女儿与同治二人,为咸丰仅有的一对儿女,感情交好。同治九年,丽妃的女儿被封为荣安固伦公主,获得皇后女儿才可获封的“固伦公主”称号,可见慈禧对其甚为喜爱。
同治于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去世,这位公主则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九崩逝,一说为同治帝去世后过于悲伤导致。庄静皇贵妃对慈禧已无半点威胁,况且在咸丰、同治朝都没有动她,何必到了光绪十六年再杀呢?
玫贵妃是除了丽妃、慈禧外,唯一为咸丰生过孩子的女人,育有一位阿哥,可惜早夭。玫贵妃为内务府包衣,宫女出身,身份低微。
禧妃,厨役常顺之女,原为长春宫宫女,为“四春娘娘“之一的“海棠春”。
璷妃,主事全文之女,为“四春娘娘“之一的“武林春”。
庆妃,原为长春宫宫女。
璹嫔,员外郎桂祥的女儿。
可见,咸丰帝的这几个嫔妃,娘家地位都不高,最高的员外郎,为从五品;主事次于员外郎,为正六品。这样的娘家势力跟剧中的“詹王府”相差甚远,而且慈禧手握生杀大权,对这些既无背景,又无儿女的人,实在谈不上忌惮。
剧中二格格是同治爷的宠妃,又得罪了老佛爷,所以不得不死。对于是否追究白家的责任,太监王喜光私下对白家人说:
“只要詹王爷不死乞白赖地咬你们,老佛爷乐得睁一眼儿闭一眼儿。反正心腹之患已经除了,跟你们白家有什么仇啊!"。
这个嫔妃是慈禧的心腹之患,能够称得上心腹之患的人,咸丰帝的这几个嫔妃都不够格。
思路到这里似乎又被掐断了,会是谁呢?考虑到我们只分析了同治和咸丰的妃子,难道死的不是嫔妃而是正宫皇后?
03 会是哪位皇后?
我们先来看同治皇后阿鲁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崩于储秀宫,年二十二岁,距同治去世仅三个月。
慈安太后,钮钴禄氏,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与慈禧携手垂帘听政二十载,在光绪七年三月初十,骤然崩逝,年四十五岁。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两位皇后的去世时间与剧中情节颇为接近。只是根据上述推测二格格的年龄应在三十五岁以下,这样一看,同治皇后又较为接近原型。
历史上这两位皇后的死亡原因都有争议,被慈禧害死的猜测不绝于耳,那么二格格会不会是她们中的一个呢?我们再来看看剧中的提示:
詹王府二格格是同治十一年进的宫,詹王爷携一家老小进京,独留大格格一人打理蒙古老家。这样一来大格格的亲事就被耽误了,回到京城已经成了二十九岁的老姑娘。她怨恨父亲偏心,娘亲死的早,就连进宫选秀都只有庶出妹妹的份。遇到一个不成器的武贝勒对她嘘寒问暖,便以身相许,多少也有种报复父亲的心理。
大格格怀孕后,身体不适,白家二爷上门诊治,才出现了文中开头的情节。詹王府杀马砸车的事在京城不胫而走,这之后上门诊治的太医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佯称才疏学浅,直到白家太爷上门稳住了詹家。
大格格怀孕生子的事,因为詹王爷儿子詹瑜的周旋,瞒过了家里的老奶奶,还有去新疆带兵打仗的詹王爷。詹王爷刚一回府,白家太爷就登门拜访,亲自恭贺“添丁之喜”,这时詹王爷才如梦初醒。
能够看到詹王爷领军打仗,詹王府势力庞大,大格格和二格格同父异母。
那么同治皇后和慈安太后的娘家是否符合以上几点呢?
04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
同治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阿鲁特氏的外婆是慈安太后的姑姑),庄和皇贵妃(同治的珣嫔)的侄女。
阿鲁特·赛尚阿(1794年-1875年),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嘉庆二十一年繙译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充军机章京。道光十一年,擢内阁侍读学士,偕将军富俊按吉林将军福克精阿尅扣兵饷,得实,劾罢之。予头等侍卫,充哈密办事大臣,擢内阁学士。丁父忧回旗,留京,迁理藩院侍郎,兼副都统,调工部。迭赴盛京、广东、察哈尔按事。十五年,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调户部,擢理藩院尚书,兼都统,调工部。五年,遣戍军台,寻释之,命练察哈尔蒙古兵。十年,回京,总统左翼巡城事宜,予侍郎衔,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以病免。光绪元年,卒。
可见,塞尚阿是道光年间的权臣,行军打仗,曾任哈密(新疆)办事大臣,曾练察哈尔(张家口)蒙古兵。光绪元年,去世。
无论祖籍、官职均与詹王爷相似,同治的皇后在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去世,而塞尚阿也在这一年病逝,塞尚阿的死亡时间极为敏感,因为二月二十毕竟是一年之初,塞尚阿死于同治皇后之后,可能性要大的多。
如果说孙女被害属实,那不仅是情感上的折磨,也是对家族势力的极大削弱,这种打击对于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的确是致命的,这可以看做是同治皇后被害的一种推测和佐证。
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琦,是满清第一个旗人状元,崇琦因女儿封后,而加封三等承恩公。
同治皇后的母亲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儿,1861年,慈禧、慈安发动辛酉政变,端华被赐自尽,郑亲王的爵位则由族人继承,虽然郑亲王府已物是人非,但是如果同治皇后真被慈禧害死,我相信郑亲王家族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比如对白家使绊子之类。
崇琦作为承恩公,他们府上只能算公爵府,是除了王室之外的最高爵位,而郑亲王府却是货真价实的王府。如果“詹王府”对应谐音:郑王府,就比较好解释,所以“詹王府”很可能是郑王府和塞尚阿家族糅合而成的角色。
阿鲁特氏,既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还和慈安太后有血缘关系,所以一开始就不被慈禧所喜。而同治后妃中的珣妃,则是阿鲁特氏皇后的姑姑,塞尚阿的女儿、崇琦的妹妹,这么一看,我们就能发现,剧中的詹瑜并不是浪费笔墨,也许是崇琦的原型。大格格一直怨恨该进宫的是她,而塞尚阿的确有一个女儿在宫中为妃,只是死的不是她,而是塞尚阿的孙女?
05 慈安太后—钮钴禄氏
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死时四十五岁。
穆扬阿,满洲镶黄旗人。福克京阿的长子,嘉庆九年承袭叔祖傅森的二品荫生,后任广西右江道,驻柳州,擅长诗、画。
慈安为庶出,生母姓姜,嫡母是克勤郡王庆恒的孙女,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后代。
慈安的父亲只是广西的三个兵备道之一,正四品。嫡母是克勤郡王的孙女,于她益处也有限,毕竟她并非嫡出。她的哥哥叫广科,姐姐嫁给庄亲王奕仁为嫡福晋,妹妹嫁给庄王府的奉恩将军绵林。
父亲生卒年不详,史书中并无过多记载,可见政绩平平。姐夫庄亲王,是太宗的后代,在清初八大王中,庄亲王的功绩与其他六王难以比拟。清史学者孟森曾感慨:“庄王……功绩声望远在诸王之下,其必凑一世袭罔替之数。”顺治朝的上谕也明确指出“尔等向不在宠贵之列”。所以庄王府势力一般,且奕仁于同治十三年病故。彼时慈安太后的娘家势力并不庞大。
家世上讲,慈安太后于四十五岁去世时,庄亲王早已不在,而父亲穆扬阿,即便在世,也是六十以上的老人了,也并无出兵新疆的经历,他们与詹王府的显赫家世不太相像。
从地域上讲,慈安太后是满洲人,钮钴禄氏起源于松花江、长白山附近,不是蒙古。
从人性上讲,慈禧和慈安平等相处二十几年,二人共同抚育同治、光绪,垂帘听政,同治一朝都没有害死她,为何在光绪七年动手呢?
但是值得推敲的是,慈禧在光绪六年生了一场大病,到光绪八年才治愈,期间是慈安太后在处理政事。关于这段时间,野史上有很多戏说,关于慈禧暗自怀孕生子,毒害慈安等等。这不仅让人脑洞打开,难道大格格怀孕生子,詹王府杀马砸车,导致太医们噤若寒蝉,这个大格格原型是慈禧?她无法上朝,眼看着慈安长时间把持朝政,害怕大权旁落,所以毒死了慈安?
脑洞大的收不住了,还是从剧中去找线索:
白家大爷与老太爷的对话:
"詹王府的二格格病的要紧么?"
"没什么大病,肝郁不舒,纯粹是气的,不是老佛爷不待见她么!"
二格格死后,太医魏鹤卿深夜给白家送信:
"宫里的事太复杂,大意不得。嫔主子当年是同治爷的宠妃,同治爷驾崩以后,西太后就一直容不下她……哎呀,不说不说了,乱得很,有备无患,多保重吧。"
白文氏坐在炕沿上:"这下又犯到詹王爷的手里了。"
太监王喜光和白家三爷的对话:
王喜光说着压低了声音,"嫔主子得罪了太后老佛爷,她还想活命吗?"
"那也别把我大哥整进去啊!"
"谁让他赶上这寸劲儿了呢?不把他整进去,怎么向詹王爷交代?!"
白文氏私下里想向詹王府求和:
“王爷,您心里最清楚嫔主子归天,跟我们家大爷没关系。"
二格格是同治的宠妃,而且死亡时间是在同治爷驾崩不久,慈禧和二格格不和,二格格并非急病,这是一桩冤案,冤到任何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说二格格原型是慈安,那么咸丰驾崩已二十余年,西太后容不下她,恐怕难以与她共事这么多年。慈安的死亡虽然意外,但慈禧应对得宜,大家心里存疑,但是并无十分把握。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起病急,发展迅速,而且在十几年前有相同病症出现,按现代医学猜想,倾向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这也许与慈禧缺席政事导致的劳累过度有关。
06 詹王府的落幕
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西逃,詹王爷因为主战,被慈禧发配新疆,在发配途中病逝。詹瑜再次回京后,詹王府已不存在,詹瑜的儿子詹奎禧和白家的外甥女联姻,詹奎禧不思上进,一家人靠詹瑜卖字画维持生计。多年后大格格的女儿黄春和白文氏的儿子白景琦两情相悦,仇人的儿女结为连理,这是后话,而詹王府在剧中落下帷幕。
说回历史,慈禧太后携带光绪帝和一些王公大臣逃往西安,命崇绮和荣禄等为留京办事大臣。当时慈禧西行路线是取道居庸关,经大同以达太原。
崇绮担心八国联军以轻骑尾追其后,袭击慈禧乘舆,于是与荣禄等伪装成皇驾乘舆,从南路直奔保定,想以此作为掩护。到达保定后,崇绮等人住进莲池书院,每日派人打听北京局势。
不久,噩耗传来,崇绮之妻瓜尔佳氏在崇绮走后,指挥仆人在屋内掘了两个大坑,男女老幼跳入坑内,命仆人填土掩埋.仆人不应命,惊慌逃出。儿子葆初便自己点燃了窗棂,全家人巍坐不动,以身殉国。崇绮闻知,如五雷轰顶,当晚这位年近古稀的满蒙状元自缢于莲池书院。
詹王府家族的落幕基本也是庚子年1900年,发配新疆途中,有这样的描写:
“詹喻、安福、车老四正指挥仆人搬运东西。詹瑜之子二十岁的奎禧正在廊子上整理书籍,詹瑜拿起一套书交奎禧:"这套书单放,我要带在身边儿。"
在家族落魄、仕途失意时,詹瑜仍然书不离手,这让我确定詹瑜暗指崇琦,这与崇琦的满蒙状元身份甚为符合,而崇琦一家人殉节,是否有后呢?还真有:曾孙—阿鲁特·法亮,阿鲁特·廉定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袭爵,正好与剧中詹奎禧的情节对应。
再说说同治皇后外祖家—郑亲王府,当时的郑亲王家族在八国联军进城之前,南逃固安,郑亲王凯泰初到固安便病逝,其子昭煦袭爵,待其长大时大清已经灭亡。1947年,一部电影《十三号凶宅》上影,因为拍戏用到了郑亲王府,且提到了他。昭煦将剧组告上法庭,并获赔13亿法币,但他很快挥霍一空。可见郑亲王府也是在庚子年之后境况急转直下,子孙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因此剧中詹王府二格格的身份,死去的同治的嫔妃,有很多证据指向了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而她的死亡,并非《清史稿》记载的正常死亡。
咸丰皇帝的“四春娘娘”是野史杂谈,还是真有其人?
一、史料可查的咸丰后宫,并无“四春娘娘”
咸丰宠妃,“四春娘娘”,出处并不见正史,《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文宗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咸丰原配,在做皇子的时候就册封为嫡福晋。这位命不长,去的比咸丰帝早。正史记载的皇后,一共就有两位,一个是慈安,死因成迷,说是暴毙而亡。一位就是生下同治帝的猛人慈禧太后了。
另外咸丰帝有两位皇贵妃,一位是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初封她为“丽州唯贵人”,影视剧里为了好看,总把她塑造成和慈禧争宠的妃子,最后还被慈禧给迫害致死。她在咸丰五年为咸丰帝诞下皇长女(即荣安固伦公主),成为第一个讨得彩头的妃子,被封为“丽妃”。慈禧在第二年就诞下皇长子载淳,同治帝当天就封她为“懿妃”,所以从生娃这事来说,慈禧是得了先机的,她聪明着呢,没威胁的人,她才不放眼里。
再说,这个“丽妃”娘娘体弱多病的,哪里是身强力壮的“懿妃”对手,就是个人体质这一块来说,“丽妃”常年吃药,人家“懿妃”常年吃燕窝,这一块就完胜。
还有一位就是端恪皇贵妃佟佳氏,这是清朝唯一一个历经五朝的皇贵妃,算是寿终正寝了,生平记载不多。
然后就是两个贵妃,玫贵妃,徐佳氏;婉贵妃,索绰络氏;然后就是四位妃子了,禧妃、吉妃、庆妃,还有一位记载不详,再然后就是嫔了,云嫔、寿嫔、容嫔、玉嫔,再之后就是一些不入流的常在、答应之类的了。
二、“四春娘娘”的出处多见于野史,并无正史记载
关于“四春娘娘”的出处,多半见于野史,说这位爷不光短命,还极其好色,说后宫里这四位娘娘独得皇上恩宠,这四位娘娘分别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插句题外话,这咸丰帝是不是经常去逛青楼啊,这四位娘娘这雅号,整得和“怡红院”头牌姑娘一样。
这四春并不是娘娘们的真名,是咸丰帝根据她们的住所位置给取的芳名。首先牡丹春的宫院叫牡丹台,所以叫了这个,依次都和地名有关,只有海棠春的宫院叫吟绮堂,咸丰帝可能觉得娘娘面若海棠,粉面含春,就叫她海棠春了。
以上内容不见正史,是《清史演义》里记载的四春娘娘的来历。野史说,咸丰帝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整天和这四位娘娘斗鸡走马,把天下大事都交给慈禧太后,从而给慈禧创造了机会。
三、积弊江山,一人之力无法挽回
咸丰帝年轻即位,也大有图振之心,他任用改革派官员革新弊政,提拔汉族士官,镇压太平册闭培天国叛乱。态粗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工作还是很勤奋的,每天还是伏案工作到很晚,其中很多idea也是他亲自想出来的,也不假他人之手。他罢免军机大臣,主和派将领,缓和和恭亲王的矛盾,巩固皇权。
或许他不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但是根据这些来看,他怎么也不是一个荒唐到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傻瓜。
只是清政府已经到了衰弱积弊的时候,几代人累积起来的弊病,靠一个医生是治不好的。如果硬要攀扯上“四春娘娘”,那也许是这众多妃子里受宠的几位吧。
假如真有“四春娘娘”存在,那就暂且想成是那四位妃子,或者嫔妾。说独宠也不太妥当,因为毕竟到最后独登大宝的,还是猛人的儿子,同治帝。
四春娘娘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过?有没有什么依据?
有关正史的出入
咸丰皇帝是道光的第四个儿子,前边的哥哥都夭折了,老五被过继了,已经没有资格参与皇位竞争了,而其余的老七,老八和老九尚且年幼,也没有资历竞争皇位,唯有与他有资格入选的就是老六,咸丰也该他当皇帝,本来生性厚道,加上又会投道光所好,于是皇位就给他坐了。
史料记载的咸丰有两任皇后,第一任先咸丰早逝,第二任便是大名鼎鼎的慈禧。除了皇后,咸丰还有庄静皇贵妃和端恪皇贵妃,当然后宫之中还有其他普通的妃嫔。不过,这些记载中没有有关四春娘娘的资料。
有关野史的出入
民间流传说咸丰一生短暂,但是有三大众人皆知的嗜好,便是听戏,嗜酒和好色。其中好色是第一爱好,经常会对历朝历代的流传下来的春宫图,爱不释手反复欣赏。野史中记录说咸丰特别中意汉族女子,曾经在圆明园中的四个位置安置槐物做过四位汉人女子,四人名字中蚂卖都带有春字,分别叫:牡丹春铅衡,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所以被称为四春娘娘。
据野史中记载,海棠春这位娘娘应该住在长春宫的女子,是同治时期的禧嫔,后来又被同治晋封为禧妃。杏花春应该是汉军旗的张姓女子,同样在咸丰去世后,被同治帝册封为庆贵人,后来又晋封为庆妃。牡丹春原是慈安皇后宫里的一名小宫女,被封为吉贵人。武陵春是正白旗出身,被封为璷贵人,后又被同治晋封为璷妃。
这四位嫔妃的记录在正史中是一个都找不到,至于野史的真假性也有待考量,但是咸丰皇帝自幼体弱多病,四处娘娘的艳福不知道咸丰帝能否消受得起!再说,中宫皇后是慈禧,先不说四春娘娘的真实性,就慈禧的铁腕,咸丰敢,四位姑娘也不敢啊!
咸丰的四春娘娘是谁?历史上真的有四春姑娘吗?
咸丰的四春娘娘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告诉你。
咸丰帝时期,据说后宫中有四位姑娘最被皇帝宠爱,她们冲缺分别是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和杏花春,也被称之为四春姑娘。不过这四春姑娘的故事出自《清史演义》,既然带有演义二字说明就不是正史了,那历史上真的存在这四春姑娘吗?这次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按照这四位姑娘的芳名,咸丰帝几乎是把她们档判陵当做自己的护花使者,想了解这段故事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位在吉贵人之次。
众所周知,在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中,有正史流传的同时,也必然会有野史传闻的存在,而究其真实性,也是参差不齐的。今天,史海君就为大家以晚清咸丰时期的一件野史传闻,来探析一下它的真实程度到底有几分。
想必对于咸丰,大众定不会陌生。而关于咸丰朝所盛传的“四春娘娘”一说,也定然知之一二。此说法最直接的体现是在野史传闻中,那么关于四春究竟是否在正史上确有其人呢?我们不妨从传闻的详细内容和正史的相关记载来进行具体探析。
野史记载:咸丰消沉颓废,诸臣遍寻四美取悦圣意
野史中关于“四春”的记载,虽然很多但基本如出一辙。1850年(道光三十年),69岁的道光帝驾崩于慎德堂,按照“密建皇储”的方法,皇四子奕詝于太和殿登基继位,定于次年改元“咸丰”。
几年后,晚清朝廷面临的局势已然岌岌可危,内忧外患不断,形将倾颓。而面对这样危机的困窘之境,咸丰帝并未有励志中兴之意,而是自知大势已去,行戚从心理和行动上都变得消沉颓废起来,继位初期的雄心壮志和进取锐意早已消散殆尽,从此一蹶不振,终日贪图享乐,“以醇酒与美人为乐”。大臣们为了取悦皇帝,也遍寻天下美女以此陪伴咸丰帝。
其中,最为出众者,有四位,而且咸丰帝还给她们取了雅号,分别是: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和牡丹春,大臣们为了博得皇上的青睐,也就乐于称这四位女子为“四春娘娘”。
以上便是关于“四春娘娘”的野史记载,而正史当中,遍览《清史稿.文宗本纪》、《清史稿.后妃列传》、《文宗显皇帝实录》,都没有直接体现关于“四春”的记载,是否真的在历史上不存在四人呢?
其实不然,虽然在正式官史当中并未发现只言片语,但在咸丰朝的《内务府奏案》当中,却有这样的一条记录,时间在1859年(咸丰九年)四月十一,具体内容为“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位在吉贵人之次”。
我们都知道,虽然《内务府奏案》的地位远远不如官方史料高,但恰恰是因为内务府的记载,更贴近皇帝宫内生活。根据这段记载,不难看出,海棠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根据“宫女子”的身份,也能体现其之所以会被选入宫中,纯粹凭借的是容貌姿色。
而与这位禧贵人位次相近者,正好也还有三位。其中两位与禧贵人一样是“宫女子”出身,另一位虽然不是“宫女子”,但根据出身以及位分来看,也与三人相近。关于四人的身世背景,分别如下:
1、唯一不系“宫女子”之身的璷妃那拉氏。出生于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二,其父为时任主事的那拉.全如,隶属于满洲正白旗。1855年(咸丰五年)二月初十被封为璷贵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被刚继位的同治帝晋封为“皇考璷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因同治“天花之喜”,被晋尊为“璷太妃”。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去世,享年55岁,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初十葬入定妃园寝。
2、有明确记载“海棠春”的禧妃察哈拉氏。其父是时任内务府厨役的察哈拉.常顺。咸丰初年入宫为长春宫宫女子,别号海棠春。1859年(咸丰九年)四月十一被封为禧贵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被同治晋封为“皇考禧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因“同治天花之喜”,被晋尊为“禧太妃”。1877年(光绪三年)五月十六去世,九月初八葬入定陵妃园寝。
3、同为长春宫出身的庆妃张氏。1840年(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一出生,隶属于汉军正白旗。咸丰初年同禧妃一样是长春宫女子,1859年(咸丰九年)九月初九晋为庆贵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被同治晋封为“皇考庆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晋尊为“庆太妃”,1885年(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三去世,享寿46岁,1889年(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四葬入定妃园寝。
4、钟粹宫女子出身的吉妃王氏。1840年(道光二十年)六月初十生人,父亲是小小园户王清远。咸丰初年为钟粹宫女子,而钟粹宫当时正是皇后钮祜禄氏(孝贞显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的寝宫。1858年(咸丰八年)五月十五受诏旨封为吉贵人,三年后(1861年十月)被晋尊为“皇考吉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受诏晋封为“吉太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去世,享寿66岁,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六葬入定妃园寝。
经过如此一看,有一人确系“四春”之一,其余三人与海棠春皆出身相似且位分总是排在一起,故很有可能“四春”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史海君说:
经过上述野史记载的陈述以及正史记载的寻觅,不难看出,禧妃察哈拉氏确实有过“海棠春”的名号,而剩余三人是根据“海棠春”禧妃所扩展延伸得出的进一步推论而已,并未确定全部都在历史上存在,尚未形成定论。
至于为何会出现“四春”的传闻,首先便是禧妃“海棠春”确实存在,其次也是根据当时咸丰朝的风气和形势以及咸丰帝本人性格等诸多现实因素而决定,试想如果此事放在康乾盛世,想必即使出现如此传闻,可信度也几乎为零的。所以,从史学严谨的角度上看,“四春娘娘”中能确定的,只有“海棠春”而已。
趣历史网对于庆妃张氏:ldquo四春娘娘rdquo之一,咸丰晚年宠爱的妃子和庆妃娘娘原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庆妃张氏:ldquo四春娘娘rdquo之一 咸丰晚年宠爱的妃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