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知识文章正文

明玉珍:他是元末义军领袖,也是乱世中的英雄(明玉珍故里简介)

历史知识 2023年05月16日 03:08 94 admin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明玉珍:他是元末义军领袖,也是乱世中的英雄,以及明玉珍故里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元朝和明朝之间,其实还有一朝代,为何没有记载?

因为元末的时候政局动荡,明玉珍纠结起义军建立大夏国,定都重庆。当时,大夏国的实力比西吴的朱元璋势力还要大。明玉珍出于恢复汉人江山的考虑,与朱元璋一起讨伐元朝。结果明玉珍在讨伐的过程中病逝,大夏国一时间群龙无首。朱元璋趁机带兵灭了大夏国。这个朝代存在时间极短,所以说不为历史学家所承认。

一、明玉珍和他建立的大夏国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1] ),原名瑞,字玉珍,湖北随州(今湖北省随州)人,元末义军领袖。

元朝末年局势混乱,大元朝内部吐铁慕尔和阿拉吉巴为首的皇位争斗战给整个国家都带来了影响最为严重。元朝政府中央之外,很多农民起义涌现,尤其是汉人不堪忍受枣衡蒙古人的欺压,纷纷揭竿而起,

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红巾军,任元帅。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于陈友谅翻脸,他的队伍快攻占了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之后,被部下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好碰定都重庆,史称友岩谈大夏国。

当时大夏国的领土面积就已经比朱元璋早年建立的西吴还要大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大夏王朝才是元朝之后的一统王朝。

二、大夏国的衰亡

明玉珍当时的初心是建立以汉人为首的政权,所以在掌权之后,就把攻击的主要目标放到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为了推翻压迫汉人的蒙古人,明玉珍选择和当时占据西吴的朱元璋合作。

朱元璋和明玉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商定了北伐元朝的一系类事项。两军合作势如破竹,如摧枯拉朽般,一下子就将本就灯枯油尽的元朝政权给打败了。

可惜的是,在北伐的过程中,明玉珍意外患病离世了,而他的儿子当时年仅十岁,无法管理国家大事。而皇后又性格温婉,所以大夏的很多臣子便开始图谋不轨,很快将大夏处于了风雨飘摇之中。

当时朱元璋扫清一切障碍成功建立大明朝后,就只剩下重庆的大夏国没有被消灭。朱元璋顾念之前和明玉珍的联盟之情,所以并没有选择直接下手,而是先以书信劝降,不过却被大夏皇帝果断拒绝了,毕竟天下只能有一个君主,如果明玉珍还活着,元末局势还说不准是怎么发展,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卧榻之车企容他人酣睡,朱元璋最后抛弃情面,以武力方式灭掉大夏。虽然大夏也举国抵抗,但无奈国力已经远不是明玉珍在世时的强大了,加上当时朱元璋派出的汤和、廖永忠、傅友等人太过神勇,在洪武四年的时候就被明军攻破,大夏国宣告灭亡,大夏皇帝也被迫投降,之后朱元璋还网开一面饶了他并封为了“归义候”,在此之后,大夏皇帝也带兵从重庆迁徙到了高丽。

总结

时至今日,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朝鲜和韩国的大夏后裔,他们甚至每年都会相聚在一起祭祀祖先,有的还会回到重庆进行祭祖。其实根源就在此处。史书之所以不愿承认大夏,主要是因为它跟明朝这样的大一统朝代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并且统治的时间也很短,根本没有完成所谓的“大一统”,因此大夏国也并不能称之为一个朝代了。

我国历史上仅存7年的王朝是哪个王朝?明玉珍是谁?

是哪个王朝?

中国上下5000多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有很多英雄豪杰被历史所遗忘,或许他们仅仅只是历史发展中的一颗尘埃罢了。但是他们曾经也辉煌过,他们是历史的缔造者和旁蚂传承者。巴蜀地区自古以来早猛就是野心家们所争夺的地方,这里地势险要,群山峻岭,人杰地灵,物产极其丰富,被称之为“天府之国”。

历朝历代,随着朝代的更替,围绕在巴蜀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权,但这些政权大多数都是以成都为都城的,然而,只有一个政权是建都在重庆的,那就是明玉珍建立的明夏王朝。

明玉珍是谁?

明玉珍,可以说是乱世之中的一代明主,他在重庆建立都城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举措,使得处于乱世之中的巴蜀百姓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可不幸的是,明玉珍的儿子在继位之后,能力有限,就主动向明朝请降,也因此,保全了自己。

明玉珍,本姓旻,因其终身笃信明教,所以,改姓为明。明玉珍与朱元璋一样,都是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家。元朝末年,朝纲腐败,国力衰退,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们迫于运睁埋生计,不得不投身到起义浪潮中,推翻蒙元统治。

在此期间,明玉珍集结了几千名乡勇,驻扎在故乡大青山中,等待起义的机会。

至正十三年,明玉珍经过两年准备,获得了造反的机会。为了壮大势力,明玉珍选择投靠当时实力较强的徐寿辉的红巾军。在归顺了徐寿辉后,明玉珍以出色的军事能力,获得徐寿辉的赏识,没过多久,就成了天完红巾军的元帅,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义军主帅。

此后,明玉珍率领义军在前线征战,在各路义军的进攻下元军节节败退。与元军每一场的恶战,明玉珍都身先士卒,率领义军杀入敌阵。然而,在一场战争中,明玉珍的眼睛被蒙古人射瞎了,这位明玉珍后来的旧疾复发埋下隐患。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瞳孔的人都有谁

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其实现代来说是“白内障”的前兆。

仓颉,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也说是汉字的创造者,双瞳四目。

虞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

蚕丛氏,传说中的黄帝之子,母亲为蜀山氏,后成为蜀地的首领。

重耳(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

颜回:字子渊,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锋哪汪。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秦末一度掌握中国统治权的西楚霸王,后人诗文中常称“楚重瞳”。

高洋(529~559年),字银仔子进,因生于晋缓段阳,一名晋阳乐。北齐开国皇帝,齐文宣帝,550-559年在位。

王莽:《论衡·卷十六》载“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

黄初平(328年-386年),东晋金华著名道士,据说能以双瞳搜索犯罪的鬼魂,最后得道,香港人称“黄大仙”。

吕光(338年-399年),后凉君主,王猛见而异之吕光双目重瞳。

鱼俱罗(?-613年),冯翊下邽(陕西渭南东北)人,隋朝名将。

刘崇,五代十国时北汉世祖。

朱友孜,后梁太祖朱温第八子。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末代君王,著名词人,字重光,据载只有一个眼睛是重瞳。

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明玉珍(1331年―1366年),随州人,元末义军领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明氏家族的由来,有哪些姓明的

姓氏源流 出自谯明氏、姬姓、北魏时的鲜卑族。明姓历史名人有明玉珍、明崇俨、明安图、明僧绍、明亮等。

一、由来

1、源于谯明氏

出自燧人氏的部下明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大臣,是谯明氏的后裔,因为具有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的看重,后来成为“四佐”之一。

2、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丞相百里奚之子百里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册顷百里视逝世后,其后代子孙就用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称孟明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明氏、孟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鲜卑族

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斗眷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族部落有一斗眷氏部落。

在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北魏王朝的铁碗太后冯太后逝世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开始亲政。他巩固了冯太后留下的改革成果,并将政体改革推向了高潮,迁都和汉化改革就是他坚持执行的主体政策。

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鲜卑斗眷氏族改为汉姓明氏。

4、源于姬姓

出自西周初期周公旦之子姬明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周公姬明保的庶支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明保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明氏、保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成周明氏(今河南洛阳)。

5、源于官位

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明府,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明府,全称为明府君,就是对地方县一级最高行政长官太守的尊称。唐朝以后,多用“明府”称县令。

在明府的后裔子孙、门人衙役中,有以其官职尊称为姓氏者,称明氏。

二、名人

1、明玉珍

明玉珍(1329年10月州者陆2日―1366年3月17日 ),原名瑞,字玉珍,湖广随州随州(今湖北省随州)人,元末义军领袖。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

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庙号太祖,子明升继位,后大夏国为朱元璋所灭。

2、明崇俨

明崇俨(646年—679年),洛州偃师今(洛阳)人,唐高宗时期政治人物。其祖先是平原士族,世代在南朝为官,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父亲明恪,豫州刺史。

其人容貌俊秀,风嫌坦姿神异,出身士族,却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年少时,父明恪任安喜县令,县吏有个会召鬼神法术的,明崇俨学会了他的法术。入仕途后,最初担任县丞一职。

唐高宗时期,皇帝总犯头疼病,明崇俨竟真的看好了皇帝的病,由此深得唐高宗和武则天喜爱。仪凤四年(679年)五月初三,被盗贼杀死。唐高宗追赠他为侍中。谥号庄。

3、明安图

明安图(1692—1765) ,字静庵。清代蒙古族杰出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测绘学家,是历史上少有的多学科科学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不仅在数学研究中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历法、地图测绘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十四年(1759),两次参加对新疆西北地区的地理测量工作,获得大量科学资料,为绘制《乾隆内府舆图》和《皇舆西域图志》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天文学工作中也成绩卓著,对天文、历法、气象进行实地观测,进行科学研究。

在钦天监任时宪科五官正时,每年将汉文本的《时宪书》译成蒙文,呈清廷颁行,供蒙古使用。雍正八年(1730),修订编出《日躔月离表》。

从乾隆二年至七年(1737——1742),参加编成《历象考成后编》十卷,反映了中西天文历象科学的新成果,成为清代编制历法的依据,从乾隆九年至十七年(1744一一1752),参加《仪象考成》一书的推算工作。

亦是杰出的数学家。以中国传统的数学,结合西方数学的成果,论证了三角函数幂级数展开式和圆周率的无穷级数表示式等九个公式,成功地解析了九个求圆周率的公式,写成《割圆密率捷法》一书。

在清代数学界被誉为“明氏新法”,在我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安图生活在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具体生年不详,大约在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前后逝世。是清代著名的科学家。

4、明僧绍

明僧绍(?-483年),字承烈,平原郡鬲县(今山东德州市)人。南朝隐士,著名经学家。

宋文帝元嘉年间,举秀才,明经有儒术,不就朝廷征辟。隐居崂山,聚徒立学。淮北沦陷后,南渡长江,遁还摄山,筑栖霞精舍(栖霞寺前身)。永明元年(483年),征国子博士,不就而卒。

5、明亮

后魏阳平太守,字文德,平原人。性情文静厚道,知识丰富,很有才能。被授以勇武将军,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颇有惠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玉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崇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安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僧绍

随州市古代出了什么名人?

有季梁、明玉珍、李庭芝、陈牧、边居谊等。

1、季梁

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随国都(今随州市西北)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季梁对随楚关系格局影响重大,辅佐随侯期间,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周天子虽“三次征伐”被他称为“荆蛮”的楚国皆“结盟而还”。

可惜当时的随侯对季梁的诸多治国方略始纳后弃,致使四面树敌,前690年在与强楚青林山一役中丧国辱邦。作为亡国之臣的季梁因此郁郁而终。

2、明玉珍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原名瑞,字玉珍,湖广随州随州(氏物今湖北省随州)人,元末义军领袖。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

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

至正二十培搭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庙号太祖,享年38岁。子明升继位,后大夏国为朱元璋所灭。

3、李庭芝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随州(今湖北随州)人。南宋名将。

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中进士。宝祐年间,知真州,累迁两淮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太子少保、左丞相的职务召回朝廷,随从姜才一起转战泰州。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突围失败,被执殉难。

4、陈牧

陈歼中液 牧(?-25),新莽末平林(今湖北随州东北)人。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与廖湛等在平林起兵,号“平林兵”,后合于绿林军。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玄封他为阴平王。后遭刘玄疑忌,被害。

5、边居谊

边居谊(?~1274)南宋末抗元将领,随县(今湖北随州市)人。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因屡立战功,官至账前都统。

边居谊为抗击元军,率领军民构筑沙洋堡、新城堡。十月,元军从襄阳进兵,攻陷沙洋、新城(今沙洋县李市镇附近),新城守军在边居谊的带领下,谱写了一曲与新城共存亡的壮歌。

元军以高官厚禄引诱边居谊投降,边居谊不予理睬。新城被元军攻陷,三千勇士皆殉国,最后边居谊拔剑在手,仰望苍天,高呼“边居谊宁死不降。”

说完,剑刃一横,热血飞溅,自杀末死,他又用最后一点力气滚进熊熊烈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玉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庭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居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牧

双瞳的人真的存在吗

双瞳是指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双瞳第二个瞳也会看到东西,但是效果和昆虫的复眼是不一样的,昆虫复眼的每只小眼只能看到一个像点,拼起来才是一副完整的图像,但双瞳者的两个瞳孔并不影响视觉,毕竟瞳孔只是用来让光线进来的孔而已,就像你把照相机镜头分成两半,一样可以用。双瞳其实是虹膜发生粘连,就会把O形的圈,压扁成∞形。

由于眼珠子颜色浅,看上去就象是大瞳孔套小瞳孔,所以叫重瞳。此重瞳极其罕见,所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般拥有重瞳的人,寿命都不久远,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小时候就发现,需要及时就诊,做脑CT。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瞳”的记载。重瞳即“一目两眸”,也有人认为是“白内障”。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裤厅、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悄派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有重瞳的人物(时间先后顺序):

仓颉,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也说是汉字的创造者,双瞳四目。

虞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

蚕丛氏,传说中的黄帝之子,母亲为蜀山氏,后成为蜀地的首领。

重耳(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

颜回:字子渊,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秦末一度掌握中国统治权的西楚霸王,后人诗文中常称“楚重瞳”。

高洋(529~559年),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北齐开国皇帝,齐文宣帝,550-559年在位。

王莽:《论衡·卷十六》载“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

黄初平胡运隐(328年-386年),东晋金华著名道士,据说能以双瞳搜索犯罪的鬼魂,最后得道,香港人称“黄大仙”。

吕光(338年-399年),后凉君主,王猛见而异之吕光双目重瞳。

鱼俱罗(?-613年),冯翊下邽(陕西渭南东北)人,隋朝名将。

刘崇,五代十国时北汉世祖。

朱友孜,后梁太祖朱温第八子。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末代君王,著名词人,字重光,据载只有一个眼睛是重瞳。

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明玉珍(1331年―1366年),随州人,元末义军领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趣历史网为你提供的关于明玉珍:他是元末义军领袖,也是乱世中的英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玉珍故里简介、明玉珍:他是元末义军领袖,也是乱世中的英雄的信息别忘了在趣历史网进行查找喔。

标签: 明玉珍:他是元末义军领袖 也是乱世中的英雄

趣历史网 Copyright © Lishi.Yaogou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6496号 广告合作QQ:379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