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以及宸妃海兰珠颅骨复原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
2023-05-19 125 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 52岁无疾而终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以及宸妃海兰珠容貌复原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揭秘皇手薯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哪了?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终究葬哪了?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身后,顺治皇帝爽性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魂不守舍差点立刻跟了去。这个宸妃在许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哪里不大概是个谜。可偏偏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清她的墓葬终究在哪。有说法海兰珠葬在昭陵的妃园寝,按《清史稿》的描述宸妃墓又大概在沈阳城北的蒲河邻近,而参阅《清关雎宫墓地考》一文宸妃也能够是葬在沈阳城北的老鹳堡子,终究哪个是真的?这位命途多舛的妃子是何时魂归九天的?她身后又发生了啥故事?清代的官方史料对宸妃墓一向讳莫如深,终究为啥呢?
玉人西去多情皇帝肝肠寸断
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本名海兰珠。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哲哲的侄女,庄妃的姐姐。她容颜娇美、老练正经,皇太极对她十分宠爱。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把她寓居的宫殿称为“关雎宫”,象征两人的爱情。
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带领戎行正在松山战场上和明军打得火热。坐镇帐幕中的皇太极俄然收到急报,宸妃病重!如五雷轰顶,皇太极顿时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战事,他虎目蕴泪,战场的惨烈没能击倒他,可这个凶讯却让他刹那间鬓角染霜。不管众将的苦谏,皇太极决然踏上了归家的路程。
他快马加鞭、连饭都顾不得吃,跋涉至盛京郊外时,皇太极的心中升起了一丝不祥的预见,他模糊间看见伊人巧笑倩兮却在慢慢离去!他胸口剧痛,一夹马腹,朝皇宫疾奔而去。路上遇到索尼等人,他们通知皇太极说宸妃已逝,皇太极悲痛不已,却不敢相信。近了!皇宫到了!近了!关雎宫到了!晚了,33岁血气方刚的她的确现已芳魂杳杳了……
皇太极痛不欲生,懊悔、抱怨、哀痛……诸般情绪涌上他心头,像刀子般在他心上一道道刻下划痕,他抱着宸妃冷去的身体,眼里红丝遍及,神态板滞,忧伤欲绝,不睡觉也不吃饭。可是,再怎样呼喊,宸妃也不会再回来了!这关雎宫尔后再看不到她凝着淡淡忧愁的眼眸了!
一天正午,皇太极俄然犯了模糊,他不说一句话,啥感觉也没有了,似乎魂灵也跟着宸妃一同走了。到了酉时才醒过来。他通知群臣说:“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我克制,六合祖宗特示谴也。”尔后,他尽管康复了神智,但照旧哀痛不已。
宸妃丧期谁私自宴乐别想好
依据《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皇太极给宸妃亲手写的祭文是这样的:“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有,不意天夺之速,中道离异。朕念生前眷爱,虽没(同殁)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群臣奏请皇太极去打猎散心。皇太极赞同了这个恳求,所以一行人到蒲河打猎,通过宸妃的坟墓,皇太极触景伤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场。在宸妃国丧时间,有两个不守规则的人,一个是郡王阿达礼,一个是辅国公紥哈纳,他俩居然找来乐队嘻嘻哈哈,皇太极一怒之下,掠夺了他俩的爵位。
这俩人也忒不知趣,在宸妃丧时间,连皇太极自个都停止了宴乐。崇德七年,松山锦州大战清军告捷,明朝率军将领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降清。当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此二人赐宴庆贺,但他这个东道主却没有参散携与,解说是:“朕今天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据史料记载,在宸妃丧时间,被查出私自宴乐的稀有十人之多,还有的人因而遭到没收家产、罚银、鞭笞、贯耳鼻等处分。
自从宸妃去后,皇太极日渐消瘦,茶饭不思。两年后,皇太极也跟随宸妃而去。
宸妃谥号是清代妃子中绝无仅有的
“(冬十月),己巳,追封宸妃为元妃,谥敏惠恭和。”
这谥号大有文章。啥叫“元妃”?依照清朝典制,指的都是皇帝的第一位正妃。而宸妃却并不是皇太极娶的第一位正妃,在她之前,有钮祜录氏(后被追封为元妃)、乌拉那拉氏(追封为继妃)、孝端文皇后等,封海兰毕掘者珠为元妃,足以见皇太极对她的深厚感情。至于“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在清代妃子的谥号中那是绝无仅有的,通常没有这么多字。
宸妃曾葬地载门外
宸妃于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病故于关雎宫,有史料记载,说她身后第二天,她的棺木由盛京皇宫东侧门出宫,被送到了城北地载门外五里的当地,安奉于暂时建立的芦殿之内。出殡的时分,皇太极亲自带领诸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的各级官员送葬,还有各个固伦公主、和硕福晋、和硕公主、多罗格格等,千余人的送葬队声势赫赫,哀声遍天,一向到了墓地地点。在宸妃身后三天,举行了火化仪式。
尔后宸妃的骨灰罐在芦殿暂时安放了两年之久,比及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才举行仪式正式埋入了地宫。而此刻的皇太极现已疾病缠身、命不久长了。他没能亲眼见到爱妃被葬入地宫,只能派大臣替代自个前往。半年之后,皇太极驾鹤西去。
据记载,皇太极在世的时分,宸妃墓祭祀频繁,每月进行月祭,每年清明和岁末都举行大祭,朝鲜国王还专门派宦官送来香烛礼品致祭。皇太极每次路过地载门外五里宸妃安眠之地,都要痛哭失声、下马伫立,久久不能自个。
一位妃子,能够得到皇帝的诚心爱恋,能以26岁年岁嫁给皇帝却不失宠爱,能在身后得到皇帝的眼泪和深深怀念,在清代历史上恐怕只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之妃董鄂妃能够媲美了。
清官方史料为何有意隐晦宸妃墓地点?
太宗于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在清宁宫与世长辞。昭陵也因而开端建筑,为了安葬众妃子,不久,在昭陵陵园西边建筑了妃子园寝。
而宸妃终究有没有归葬妃园寝官书上底子没有记载。但清史专家李凤民以为,此事“颇有能够”。缘由有以下几个:
其一,若宸妃墓仍然在地载门外原地未动,那么依照清代典制,妃子墓要称为“园寝”,必定要依照园寝准则增建一系列建筑,可是,史书上底子没有查到地载门外五里有宸妃园寝,这标明,宸妃墓早就不在地载门外了。
其二,依照明清陵园准则,但凡比皇帝先死的妃子,通常不独自建筑妃子园寝或者后陵。宸妃也大概一样,这样才干解说宸妃墓从地载门外五里不见的缘由。
其三,《清实录》《大清会典》等清晰记载,宸妃葬在昭陵贵妃园寝。昭陵贵妃园寝全称是“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康熙十年玄烨冬巡祭祖,初次祭祀宸妃园寝,乾隆八年九月癸卯,差遣官员到“宸妃、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并公主园寝”祭祀,这就标明,宸妃不仅是葬在妃园寝中,更是妃园寝的首位人物,这与她的位置也相符。
其四,从嘉庆朝起,《清实录》对妃园寝的称号发生了重要改动,也便是不再叫“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而是改叫“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园寝”。道光年间的《清实录》也连续这一称号,这是对宸妃有意进行隐晦,缘由是啥不太清楚。可是依照传统,这位懿靖大贵妃似乎的确要比宸妃更有资历一点,由于宸妃尽管遭到皇太极的宠爱,可是她的儿子早夭,而懿靖大贵妃的儿子叫博穆博果尔,被封为“襄亲王”。由于这种有意隐晦,致使官书中对宸妃墓地的记载变得无从可考。
那么,为何要成心隐晦宸妃呢?这很有能够是子孙皇帝不想宣传这种被过于专宠的后妃,具体缘由恐怕只能坐着韶光机倒流回去问嘉庆了。
宸妃墓在不在老鹳堡子?
铁玉钦的论文《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是这样说的:“据史料记载,在元妃薨逝后,皇太极屡次出猎叶赫当地和蒲河,回来的时分,都要到元妃墓上恸哭、奠茶酒,其出行道路都是出地载门小北门,斜而向东北行,沿今天的榆林堡、大洼而至蒲河,或再向东北经莲花池、二井、后腰堡而达叶赫当地。这条道路上,必定要通过元妃墓地之地点——老鸹堡子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入情入理的。归纳咱们的查询能够确定今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环卫所,便是宸妃墓地,当无疑问。”
不过清史专家李凤民并不赞同这种观念,他以为,早年的老鸹堡子也便是今天的老鹳堡子并不是宸妃墓地,而是二等子明安墓地。
明安,也是和孝庄、宸妃一个姓,姓博尔济吉特氏,他是蒙古科尔沁部酋长之一,他归顺了努尔哈赤,而且把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
李凤民说:“明安之墓的记载有许多,其中以《陪都纪略》最具体,这本书记载,二等子明安之墓在城北四里老鹳堡子,这些记载和《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对宸妃墓的考证有下面三点相似之处,一是地址一样,均是老鹳堡子(老鸹堡子),二是坟主姓氏都一样,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三是看坟人一样,都是吴家人。四是碑的数目一样,都是一甬。所以,所谓宸妃墓不过是二等子明安墓的破绽百出。”
历朝历代皇帝嫔妃充满了三宫六院,在这场帝王的婚姻中,更多的是属于政治联姻,没有什么私人感情,在封建 社会 ,只要抱住帝王的大腿余生就可锦食无忧。可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这些妃子身上承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每个人争破了头, 哪怕不爱,也要争宠。
这也怪不得她们,后宫三千佳丽,皇帝怎么可能做到雨露均沾。在 历史 上,皇帝钟情女子的例子不在少数,可是大都无疾而终简消,三分热度。可是还真有这么一个帝王,他就是皇太极,那位女子凭借着个人魅力赢得宠爱,经久不衰, 皇帝还亲自为她的宫殿命名,这位女子就是海兰珠。
可是后宫佳丽众多,海兰珠又是如何脱颖而出和帝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她又是用了什么手段让皇帝对她念念不忘呢?能让皇帝做到专宠,此人手段必然不可小瞧。他们中间经历了哪些坎坷,各自又有着怎样的结局?跟着本文一起来了解吧!
海兰珠是在草原马背上长大的姑娘,她的父亲是科尔沁的贝勒,孝端文皇后是她的姑姑。其姑姑嫁给皇太极之后,婚后多年一直没有子嗣出现,后来为了巩固蒙古的地位,她的妹妹又被安排嫁给了皇太极当侧福晋,孝庄文嫁过去后,一连生了三个格格,但是却一直没有儿子的出生,王朝还是很看重这一点的。
母凭子贵,没有儿子的傍身,简直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这已经关系了后金和蒙古的地位,于是部落又商议安排将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根据记载,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时已有二十六岁, 在当时的年龄已经算很大了,而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其二十六之前的经历。
历史 学家也通过各方资料查询推测出,海兰珠在嫁到大清之前,和其他部落的首领还曾有过婚姻关系,海兰珠的前夫是皇太极当时最大的敌人,蒙古族其他部落的一个首领,和海兰珠结婚后经常打骂她,后来在大清和蒙古的战争中, 皇太极将他剿灭,缘分或许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丈夫去世,海兰珠就被接到了科尔沁草原,皇宫里的两位亲人一直没有皇嗣傍身,海兰珠的部落首领担心部族地位下降,于是就商议着把海兰珠嫁了过去。其实海兰珠的姑姑和妹妹嫁过去后,这场政治联姻已经稳定了蒙古和大清的政权地位,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生出儿子,但是姑侄三人都被嫁给皇太极,共伺一夫,忍受着民间蜚语,哪怕海兰珠也没有生出儿子,王朝也不会因为没有子嗣而亏待了蒙古部落。
皇太极为了大清江山一直在战场上拼搏,母亲去世之后就没有人再真正关心悄巧过他,后宫佳人虽多,但都是政治婚姻,带着功利目的。皇太极位高权重,女人众多,可是内心却没人来抚慰,肩负满蒙联姻的孝端文和孝庄文无法袒露真心,而西宫贵妃和东宫淑妃则是死敌的遗孀,更是无法接受,至于其他人,功利性太强,更是不能袒露。
而海兰珠刚好弥补了心灵上的缺失,她性格温婉,善解人意,完全符合皇太极内心对女子的要求,而海兰珠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新的感情让她更加珍惜,她的体贴入微,完全明白皇太极所想,默默的陪伴在他身边。
入宫之后,海兰珠还能够帮皇后处理宫中庶务,可以处理好和宫中各嫔妃的关系,恪守本分,也不因为宠爱而恃宠而骄,这让征战沙场的皇太极更加的喜爱。后来海兰珠被封为宸妃,这个字是只有正宫才可以用的,但海兰珠只是个妃子,皇帝还特意给宫殿赐名为关雎宫, 表达自己的爱意,由此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偏爱。
后来海兰珠诞下皇子,当时嫡长子拦运知已经二十八岁,这是二十八年里的第一位皇子,还是个满汉混血儿,这对两个部落的稳固十分有利。皇室成员都很高兴,并决意立皇子为继承人,还为此大赦天下,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宴会。后来孩子的结局非常不幸,孩子没活多久就夭折了,海兰珠伤心欲绝,也因此身体抱恙留下病根。都说母凭子贵,海兰珠痛失爱子,身体又出了问题,皇太极对她的感情会改变吗?接下来她又该在宫中如何生存呢?
皇太极在外作战时接到了海兰珠病重的消息,战况激烈,正值紧要关头,但还是做好部署,让将士们坚守阵地,皇太极即刻返京,一路快马加鞭,不敢停歇,但还是未见到海兰珠最后一面,在途中的皇太极伤心欲绝,到了京城后冲进大门,看着昔日爱人已经闭上了眼睛, 抱着海兰珠痛哭起来,昏天地暗,为此昏厥几次。
根据史书《清实录·太宗实录》所记载,当时还有文官参奏皇太极,身为一个帝王,在自己父亲努尔哈赤去世时也不曾如此伤心,然而一个陪伴了自己五年的爱妃却让自己大伤龙体,不顾百姓的安危,实在是有负天下人,愧对自己的黎民百姓。由此可见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之高、用情之深。
皇太极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在海兰珠的初祭大典上,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和众多嫔妃海兰珠进行祭奠,亲自宣读祭文,并让高僧为其超度。还进行了隆重的追封礼,追封其为元妃,并不让宫中再举办宴席歌舞。爱得轰轰烈烈,可人终究还是不在了,结局凄婉,不过此生能遇一知心爱人,也算无憾了。
皇太极如此深爱海兰珠,为什么不册封其为皇后呢?孝端文皇后是海兰珠的姑姑,如果要册封海兰珠,就得先废黜孝端文皇后,蒙古部落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会因此导致政治时局的动荡也说不定。而且满汉联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地位已经很稳固,完全没必要去为了皇后之位而去挑起争端, 两人相爱已经足够了。
身为男人,皇太极需要海兰珠的美貌和知性;身为帝王,海兰珠对皇太极至忠至诚;最重要的是海兰珠真挚 情感 正是皇太极作为丈夫所需要的。海兰珠就仿佛是皇太极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想他所想,知他心意,皇太极又怎么会不深爱呢 。各位读者对皇帝独宠海兰珠有什么看法呢,快来评论区一起交流讨论吧!
参考文献:《清实录·太宗实录》《长恨歌》
皇太极对海兰珠是一见钟情。
皇太极第一次见到海蓝珠的时候,便被吸渣知引了,用现在的话说这应该就是一见钟情,海兰珠这幅模样让皇太极对她心动了。
第二个原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皇太极作为一个皇上,所有的人都敬畏他,包括老婆们,并且有很多人都是带着目的性来接近他的。很少有人真心相待,在这皇宫或扰中也经历了很多冷暖。
而海兰珠对待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夫妻一样,并没有因为是皇上,就在面前有过多的拘束,只是把当成自己的老公而已,没有当成如团消一个皇帝对待。而皇太极其他的女人,有的嫁不是因为喜欢他,只不过是为了利益而已,包括他的皇后大玉儿。
海兰珠是一个温柔贤惠,心灵手巧的女子,而且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教导也是要先做皇上的臣子,才能是皇上的儿子。
扩展资料:
海兰珠封妃:
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
大赦令中规定,除犯上、焚毁宗庙、陵寝、宫殿,叛逃杀人,毒药,巫蛊,偷盗祭天及御用器物,殴祖父母、父母,卖兄弟、妻诬告夫、内乱、纠党白昼劫人等十罪不赦外,一切监禁之人全部免罪。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每个等级都有一定的礼制标准,一般人很难逾越。然而,有些人却属于例外,比如说清朝历史上就有一位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她便是宸妃海兰珠,即敏惠恭和元妃。
海兰珠早年经历
海兰珠是一名来自科尔沁部的蒙古女子,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姓博尔济吉特氏,父亲为科尔沁部贝勒寨桑。
海兰珠第一次出现在史料是她二十六岁那一年,当时,海兰珠在长兄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了盛京,随即被皇太极纳入后宫。史料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一般十几岁便嫁人了,很少有20岁以上的大龄剩女,然而,海兰珠却在26岁的年华,嫁给了皇太极,这能说明一个问题,海兰珠之前可能有过一段婚史,至于前夫是谁,史料中一概没有记载。
海兰珠盛宠七年
按理来说,皇帝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然而,没想到的是,已经年近三十年华的海兰珠入宫后便迅速获得了大金国皇帝皇太极的宠爱,为此,皇太极还不惜将连生两女的原东宫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给休弃了。
海兰珠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只是因为她长得漂亮吗?并非如此,后宫佳丽众多,相貌出众者比比皆是,因此,海兰珠肯定是凭借其他方面获得了宠爱,比如说性格,比如说才识等等。
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立大清国。随后,他并封五宫后妃,海兰珠被册封为东宫大福晋,称宸妃,入主关雎宫。海兰珠“宸妃”这个封号非常特别,古代“宸”一般借指帝王,这个封号非宠妃、名妃不能享有,足见皇太极对海兰珠之宠。
此外,在五宫后妃中,还有海兰珠的两个亲戚,一个是她的姑姑,即清宁宫的孝端文皇后哲哲,另一个是她的妹妹,即永福宫的庄妃布木布泰,姑侄三人共侍一夫,这样的奇景,第一次在清宫中出现。
海兰珠魂归何方
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初八,宸妃海兰祥猛裤珠在关雎宫诞下了皇八子,这位皇子一降生就被视为天之骄子,成为皇太子的不二之选。然而,有时候,越珍惜就越容易失去。仅过了不到半年,这位小皇子便夭折了,海兰珠在这次丧子之中深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崇德六年九月,正当清军与明军在松锦展开决战之际,宸妃海兰珠在关雎宫香消玉殒。当时,皇太极远在松锦前线,当他听到爱妃病重的消息时,立刻放下军务,返回到了盛京,然而却还是晚了一步,只看到海兰珠那冰冷的躯体。
皇太极明显很难接受爱妃离自己而去的现实,甚至数次哭昏过去,然而,斯人已逝,一切都无济知轮于事。随后,宸妃海兰珠被葬于盛京地载门外五里之处。后来,皇太极每次外出总会不经意地经过此地,来到墓碑前又是一顿哀伤。
不过,宸妃海兰珠后来却被葬入了谨简靖懿大贵妃园寝,也就是说,海兰珠经过一次改葬,至于是何时被葬入了靖懿大贵妃园寝,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说起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表达,那就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超越了生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极限,海兰珠虽然嫁过人(史上无载),但皇太极对她的宠爱甚过了任何一个娘娘,任何一个贵妃,包括漂亮,华贵,又善解人意的皇后,海兰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宸妃,他给海兰珠的爱使他倾尽了他所有的真情,这是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就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但皇太极最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宠爱更可以说是达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卓礼克图亲王吴克键慧善之妹,姓博尔济吉特氏。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
这次婚姻是在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皇太极中宫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偕次妃前来盛京访问时商巧大量决定的。
当时皇太极最小的弟弟多铎,先已想要娶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就是哲哲的亲妹妹。皇太极最初不同意,因为他听说此女才貌都不太出众,而多铎自幼娇生惯养,心高自傲,放荡不羁,十分任性。恐怕两人合不来,引起不愉快。这次科尔沁大妃亲自前来,既是带女儿走亲戚,也有意让多铎相看小女的意思。多铎相看之后,更加钟情。皇太极不忍违背汗父留下的幼小弟弟的意愿,更不愿为徇庇戚属而与幼弟发生矛盾。皇太极经过反复考虑,准备同意这桩婚事。
皇太极带领后妃造访科尔沁次妃的幕帐,次妃热情款待,由于有后妃的光临,全部女眷出场承担招待,海兰珠也跟随前来拜见姑母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大玉儿)见面。对于既是姑夫,又是妹夫的皇太极,海兰珠当然也会问候一番。
海兰珠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端庄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然而在诸多蒙古族姑娘中更加显得苗条清秀,白皙娇嫩,抚媚动人。而且,当时姑娘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据说孝亮竖海兰珠曾经嫁过一次人的,但是在任何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资料,究竟嫁没嫁过不详。不过海兰珠更具一种成熟的美。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这次大妃及次妃的来访,也确定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关系。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海兰珠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了关雎宫的主人,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象征。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召集文武群臣,颁发了大赦令。宠妃生子,大赦天下,这是不合礼制的事情。只有皇后才有此荣誉。但皇太极对宸妃一往情深,只愿与她厮守终老。她生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才这样的兴师动众的。
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除爱新觉罗家庭之外的封赏之隆仅此一家。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宸妃的原因。谁知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思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当然,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反而更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希望能为她分担忧伤,恢复健康。
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消息。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他就启程返回盛京。
可是,他没有回到盛京,海兰珠已命归西天,皇太极听说之后悲痛不已。“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大臣们都劝他节哀,但效果不大,仍然茶食不进。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大臣见此情景,纷纷劝他说:“伏念皇上以万乘之尊,中外仰赖,臣庶归依。今者皇上过于悲痛,大小臣工,不能自安。以臣等愚见,皇上蒙天眷佑,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况今天威所临,大功屡捷。松山锦州,克取在指顾问。此正我国兴隆,明国败坏之时也。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皇后、宫妃及大臣们都为他祈祷。
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昏迷了过去,嘴里胡话不止,而所有的胡话几乎都是在呼唤着海兰珠。嫔妃和大臣们非常害怕,赶忙在神像前摆设祭物,进行祈祷。过了好大一会儿,皇太极才苏醒过来。大臣们把他昏迷说胡话的情况讲了一遍。皇太极开始受到震动。他懊悔地对大臣们说:“自知过于悲悼,乃大悔日:‘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派遣也。皇太极还说:“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这样悲痛过。我怎么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
后来,皇太极出猎路过宸妃墓地时,还是不能自制,放声大哭,可见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之深。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但宸妃埋葬后,由于怀念宸妃,皇太极仍然不时地悲伤。大臣们看他那个样子,就劝他说:“皇上每天居住深宫,忧伤的心情没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猎,换一换心境。”皇太极听从了大家的劝告,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当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坟墓时,他又开始痛哭起来。此后皇太极再也没有重返战场,结束了他四十几年戎马征程。他每次出猎,必经过宸妃墓地,总是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可谓当世英主,一个以武功见著、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也说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他亲临战场作战,流血牺牲都不离开战场。却为了宸妃在最不能离开战场的时侯离开了。从此永远离开了战场。当初在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此时随着海兰珠的去世而消失殆尽。
但,这世上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种铁汉的柔情。
宸妃后来居上,在宫中的地位远远超过比她年轻五岁、早嫁九年的亲妹妹庄妃,仅次于姑母皇后哲哲。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活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皇太极亲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松锦大战捷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部归属清朝,关外障碍既除,那么挥师人关,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战争胜利的喜悦,似不能冲刷掉皇太极的悲伤。对宸妃的思念与难解的忧伤,严重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以致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甚至连日常朝政也“难以躬亲办理”。在宸妃去世两年之后,皇太极也病入膏盲,死在清宁宫,灵魂追寻宸妃而去了,享年52岁。
历史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崩”,年仅52岁怎么算是无疾而终呢?史学界对他的死至今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宸妃海兰珠的早逝,是一个重要原因。
趣历史网为你提供的关于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宸妃海兰珠容貌复原图、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的信息别忘了在趣历史网进行查找喔。
标签: 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 52岁无疾而终
相关文章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52岁无疾而终,以及宸妃海兰珠颅骨复原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
2023-05-19 125 宸妃海兰珠:清朝唯一使用皇帝封号的妃子 52岁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