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白衣指的是什么(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白衣指的是什么,以及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白衣渡江是谁?
问题一:白衣渡江是谁 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策划。
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问题二:白衣渡江的主要人物是谁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孙权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战。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名声不显,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吕蒙装病,由陆逊代守陆口。关羽得知,不再防备江东,将荆州大部分兵马调走,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荆州守军,长驱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了荆州。入城后吴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原任官吏,依旧留任,关羽及蜀军将士的家属也得善待,赢得民心。
问题三: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谁 解答:
吕蒙
简介:
该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其中的“吕子明”指的就是吴国大将――吕蒙。以下是与该回目有关的情节概括:
东吴吕蒙采用陆逊之计,使关羽不设防荆州,吕蒙趁机率领军士乘夜占领烽火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荆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四:“白衣渡江”,致使关羽大意失荆州,是谁策划的? 白衣”就是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让兵士躲在船舱里。船上摇橹的兵士扮作商人,一律穿斗哗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白衣渡江之计,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绝销唤袭战的经典案例。这种经典案例虽不及郭嘉不着痕迹的诡变,却也是好在一个精心策划上,而麻痹敌人这一点是其关键一步也是最精彩一步。当时陆逊才23岁,正当年少轻狂的时候,却有这般计谋心思,像个老奸巨猾的老人。
问题五: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东吴大将是谁 吕蒙本是东吴都督,当时关羽带兵攻打曹操,荆州空虚,孙权命吕蒙攻打荆州,但关羽离荆州之时沿路建造了烽火台,吕蒙如果偷袭,关羽会马上撤兵。这时东吴小将陆逊出了个计策。让吕蒙托病辞职,陆逊自己接任都督一职,然后再写信给关羽示弱示好。关羽看不气陆逊,认为东吴气数已尽,派个书生当都督,一时大意就把荆州的兵都搬去前线了。这是吕蒙带兵穿上白衣,假装商人沿岸避风,偷袭烽火台,夺了荆州。
问题六:白衣渡江讲的是谁的故事? 吕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问题七: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是讲什么? 40分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 白衣渡江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叫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魏的压力。
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之前因为“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江东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一直并凯攻打荆州的没有动静,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关羽的威胁更大,他占据着长江的中上游,顺江而下来吞并吴国是十分容易的事。“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
事件经过
吕蒙秘密向孙权建议,说如果现在命令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领流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活动,哪里出现敌人,就在哪里消灭,而吕蒙本人在上游据守襄阳,这样,“何忧于操?何赖于羽?”还说:关羽为人自负、实力雄厚,对我们并不是真心相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未立即向东进攻我们,是因为您圣贤英明,我和其他将领们还没死。如今,不在我们强壮时解除这一后患,一旦我们都死去,那时再欲和他较量是一定会失败的。孙权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攻打荆州。
吕蒙来到陆口,发现关羽虽然去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急促之间也不能有什么新的突破。吕蒙就对孙权建议,说要用一个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人来接替自己,让关羽不再担心东吴而放松戒备,并且推荐了陆逊,说他“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
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而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全方位地歌颂了关羽的功德(称其功美),同时一再地表示自己很年轻,没有经验,愿意再为两方的和平友好继续努力,并且还希望关羽能够多多关心和支持自己(为尽忠自托之意)。关羽果然上当,对东吴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无复所嫌),便逐渐把东线的军队北调赶赴樊城前线。
得到消息的吕蒙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作商贾人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
等关羽得到消息已经太晚了,最终关羽败走麦城。[1]
攻打原因分析
从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大战的后一年)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与曹操在这十年之中所打的仗,比刘备对曹操所打的仗更多。事实上就在公元219年孙权还在进攻曹魏的合肥。孙权之所以不停地和曹操交锋,是为了自己的地盘与性命,若不是这样,被曹操吞并,或者被刘备吞并,二选一的答案而已。
从外交意义上看:
刘备作为江东的盟友,在江东外患严重的情况下,做了一连串不仅足够激怒孙权,而且也令孙权失去安全感的事:1.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取了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一举把荆州南部收为己有。2.和孙权的妹妹相处得很不和谐。3......
问题八:一身书生气,却能白衣渡江,战胜美髯公,夺取荆州的英雄是谁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 。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问题九:吕蒙用计夺取荆州,为什么叫白衣渡江呢??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网前线攻曹。吕蒙率江东军士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取得成功。
前线的关羽又被曹仁、徐晃等曹将打个大败。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关羽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还有,所谓“白衣”――是说未穿军装甲胄,身着便服的意思。否则一大帮人都穿着白衣服同时出现,能不引起民众乃至官员的注意和警惕么?
吕蒙用计夺取荆州,为什么叫白衣渡江呢??
白衣,指的是便装。吕蒙采取伪装偷渡的奇袭战法,又攻心为上,兵不血刃,夺取江陵,一举全歼关羽军,堪称独具特色的偷渡破袭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笔,史称“白衣渡江”。
事情经过:
吕蒙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皆白衣,摇橹西上,昼夜行进,直抵蜀军烽火台江边。蜀军一时大意,让化装的吴船泊岸避风。二更天,吴军齐出,将守军尽擒,于是吴军长驱直入,悄然到达荆州,里应外合袭取了荆州。守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的糜芳,守南郡(今湖北省江陵)的傅士仁闻风而降。
关羽闻信后大惊,忙差马良、伊籍赴成都求救,自带关平、廖化领兵回荆州。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逃散无数。关羽愈加忿恨,催军急行。正遇吴将蒋钦,战不三合,吴军败走,关羽追出不远,韩当、周泰引兵从两边杀出,丁奉、徐盛领兵从后杀出,杀至三更天,关平、廖化带兵杀入重围,救出关羽,带残兵退至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吴军遂围住麦城。
关羽守不多日,令廖化杀出重围,去上庸求救兵。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发救兵,廖化只得往成都而去。
关羽在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救兵不至,关羽只得令周仓、王甫坚守麦城。自带关平、赵累突围。关羽率二将,领二百残兵突围出北门。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拒不降吴,父子遇难。
扩展资料:
江陵之战是孙权实施战略调整后的第一个胜利。而刘备方面,关羽并未将吕蒙放在眼里,认为黄口小儿,不值一提,败于轻敌,刘备在孙权方面战略思想发生根本转变之时,浑然不觉,那么,其所有的战略决策必有思虑不全之处,他们依照原来的战略方针,关羽依旧将大举攻曹视作最紧要之事,没有发现最大的敌人其实正在后方虎视眈眈,可见这场战争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奇袭荆州之战
百度百科-江陵之战
《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
吕蒙。
白衣渡江是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末期,东吴吕蒙袭击荆州的一场军事行动。因为在渡江过程中,吕蒙让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样子,所以这次战役被叫作“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出生于光和二年(公历179年),汝南郡富陂县人。东汉末年名将。
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让肆普。
在逍坦宏轿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抵御魏军。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白衣渡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上,围攻魏国的襄阳、樊城。吕蒙上书给孙权说:“关羽攻打樊城而留下很多守兵,必定是害怕我袭击他后方的缘故。我时常生病,可以以治病为名,分一部分士兵和我一起回建业。
关羽听说这个消息后,就会撤掉绝让守兵,全部开赴襄阳。那时,我们的大军走水路,乘船昼逆流而上,乘他不备,袭取他的空虚所在,那么就可以夺得南郡,擒获关羽。”上书后,吕蒙就声言病重,孙权则公开下达文书,召他回建业。关羽闻讯果然中计,逐渐把守备兵力调往樊城。
人物评价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来折节读书,识见精博,渐能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风。他孝顺母亲,举国皆知,鲁肃、甘宁皆敬拜其母,因为他们都佩服吕蒙。他义结同僚,助徐顾等抚育孤儿,又宏量不计较与蔡遗、甘宁间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
他于军务倥偬之际,仍勤於修学读书,并致诸实用,俾成一代名将之资。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他忠于孙吴,对孙权尽心力筹谋。
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
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吕蒙。白衣渡江是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末期,东吴吕蒙袭击荆州的一场军事行动。举碧在渡江过程中迟昌,吕蒙让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样子。
当时关羽正率军北伐,不在荆州。吕蒙成功渡江后,南郡守将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吕蒙进驻南郡,安抚关羽手下的士卒家属,并与陆逊配合码答扒,切断关羽归路,并将其擒获。此战东吴成功占领了荆州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孙权和刘备之间的联盟关系也因此被打破,并引发了之后的夷陵之战。
白衣渡江讲的是谁的故事 吴国为何一定要拿下荆州?
白衣渡江,即江陵之战,又称奇袭荆州之战。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孙权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战。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名声不显,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耐冲枣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吕蒙装病,由陆逊代守陆口。关羽得知了,不再防备江东,将荆州大部分兵马调走,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荆州守军,长驱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了荆州。入城后吴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原任官吏,依旧留任昌拆,关羽及蜀军将士的家属也得善待,赢得民心。
荆州攻略孙吴满盘皆赢,即获得完整的长江防线,又以微小代价重创蜀汉的主力,保全成果,从而在三国中立国最长。
事件经过
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求和(当时曹孙刘均未称帝,封孙权是以汉的名义。这在当时大环境下名义上没有问题,因此孙权受降论不成立。”,游说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军的压力。
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之前因为“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江东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一直攻打荆州的没有动静,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关羽的威胁更大,他占据着长江的中上游,顺江而下来吞并吴国是十分容易的事。“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
战前荆州局势
“关羽大意失荆州”已成俗语,大多数人认为关羽对吴军西进的判断是鲁莽的,是因为相信了吕蒙的“诈病”以及对陆逊的轻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
但事实上关羽选择北伐的确是很好的时机。
首先,白衣渡江并不是孙刘第一次交锋。在孙权军的意识里,荆州是刘备趁孙军主力牵制曹仁的时候窃取的。在赤壁之战中,孙家出力最大,而刘备获利最大。战后在刘备和孙权的交涉中,也有明判碰确得益州,还荆州的承诺。所以早在公元215年,吕蒙就曾经发动荆州讨返战。
这一战迅如闪电,鲁肃以一万人驻守益阳牵制了关羽主力的救援,吕蒙的两万兵马轻取长沙,桂阳,围零陵。最后又以攻心术诱降守将郝普。其实刘备亲率的援军也已在路上,孙权已将南三郡揽入囊中。
此后孙刘和谈,关羽与鲁肃各持单刀赴会。因刘备有“借约”在先,孙家诉求无可指责。会议结果双方以湘江为界,各领三郡瓜分荆州告终,孙权归还了已夺取的零陵郡。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关羽放松警惕的原因之一。因为和谈刚刚进行,孙家应该在心理上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短期内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动作。
其次,在公元217年,曹军与孙家军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会战——“濡须会战”。此战自孙权亲征围合肥始,张辽又奋威逍遥津,几乎杀吴主。又被曹军反扑,吕蒙拒濡须坞相抗,再曹退军。前后一年多时间,双方各投入数万兵力,均有重大损失。曹军东线因此失去援助襄阳的力量,才有其后汉水淹七军,几欲亡国的哀声。而孙权同样元气大伤,在保留长江沿线布防的情况下,是没有机动力量可以用来强夺荆州的。
公元218年,是汉之将末,政坛最为动荡的一年。先有耿纪,吉本(《三国演义》吉平原型)反曹。又有乌桓,鲜卑之乱。再到宛城侯音叛乱,直接触动襄阳后方。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举国士气高涨。关羽在各方如此形势之下,选择北伐原本无可厚非。
第二次吴蜀战争直接导火索
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是这样记载白衣渡江起因的“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
关羽水淹七军后,一是有些得意忘形,二是确实需要粮饷,就取了湘关的米。而孙权立即就发动了战争。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吴军存在小题大做,只是找了一个“小借口”发动战争。但这个问题小不小,就要看取的是哪里的粮。
所谓白衣渡江,渡的是湘江。前文提到了“单刀会”和谈,双方以湘江为界,湘关属桂阳,长沙以南,湘江以东,是当时和谈定义的东吴界。所以先渡江的,是关羽军,先打破和谈议约的,也是关羽军。这个时候湘江畔应该属于吴蜀两国最敏感地带,是碰不得的。关羽这一次越界,如果东吴没有像样的动作回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是说不通的。所以孙权才会立即发动战争,即便是在吕蒙的传记里,也非常明确的表明了,这个决策是来自孙权的态度。
发展过程
奇袭战
吕蒙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作商贾人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
攻心战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
关羽回师的时候,还是有数万人的战斗力量的,比起东吴投入的兵力,要强很多。但是就在回荆州的一路上,吕蒙让荆州兵的家人纷纷写信给随关羽出征的亲人。关羽北伐已近一年,战斗地带是洪涝重灾区(参考水淹七军),士兵早已思乡情重,此时便如当年四面楚歌的项羽军,关羽的部队早就没有了斗志,溃如鸟兽,而关羽也因此无奈走麦城。
埋伏战
麦城属零陵,关羽退回麦城后,伪称投降,被吴范(吴八绝之一)看破。吕蒙遂派潘璋断关羽的后路,果然在临沮截住了关羽。(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竟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耳。”权使潘璋邀其径路)
攻打原因分析
从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大战的后一年)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与曹操在这十年之中所打的仗,比刘备对曹操所打的仗更多。事实上就在公元219年孙权还在进攻曹魏的合肥。孙权之所以不停地和曹操交锋,是为了自己的地盘与性命,若不是这样,被曹操吞并,或者被刘备吞并,二选一的答案而已。
从外交意义上看:
刘备作为江东的盟友,在江东外患严重的情况下,做了一连串不仅足够激怒孙权,而且也令孙权失去安全感的事:1.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取了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一举把荆州南部收为己有。2.和孙权的妹妹相处得很不和谐。3.孙权建议共同进兵取益都,而刘备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后来,刘备竟然自己单独行动夺了刘璋的地盘。4.刘备又进军汉中,做了汉中王,却没在事前和孙权这位盟友有所商谈。5.关羽拒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一个儿子,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自比为虎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称孙权为犬就未免太过分了。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怎么看都是被吞并的命运了。
从战略意义上看:
吴国在荆州之战前的势力范围小的可怜,当时浙闽沿海为山越蛮夷之地,只有长江中下游弹丸之地可称王化。所谓魏吴蜀的版图,是在荆州夺还,孙权称帝之后的形势。而在刘备控制荆州益州时,曹刘孙(三人当时都未称帝)。
长江从四川东出到湖北,江流出于崇山峻岭之间,江面若不是狭窄,就是弯曲,一般有险可守。可从湖北开始,江流变得宽阔。若是占据上游,则长江天险与下游共有,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很快就可以威胁到下游的核心地带。
于蜀而言,没有荆州尚能在地形相对封闭的四川盆地中割据,只是失去了与魏抗衡的基地;于魏而言,拿下荆州则可俯视长江,占领东吴,挺进西川,统一中国;而对于东吴而言,东吴立国,所凭仗的是长江天险。而荆州正在长江的上游,没有荆州将无以立国。
“敌在淮南,而长江之险,吾与敌共;敌在上游,而长江之险,乃制之于敌矣。”(《读史方舆纪要 南直方舆纪要序》)荆州正处在东吴的咽喉,南阳和襄阳在攻防上的唇齿相依之势,长江天险本身固守的本钱,怎可反受他人钳制。
结论
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如此重要,若是当刘备势力大增的时候,孙权依然没有荆州,天下三分很可能变成两分天下,孙权盘踞江南,毫无发展空间。
而夺取荆州以后,东吴消除了来自关羽的威胁,全据长江,进可攻,退可守,实力大增,从此开始天下三分。
讹传纠正
“白衣渡江”中的白衣,并非穿戴白色衣服,而是指身着便服,未穿甲胄的意思,就是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让兵士躲在船舱里。并非一律穿上白色衣服。也就是说, *** 作战人员的衣服,而是只穿平民百姓,商人的衣服,避免别人的注意,达到偷袭的目的。
趣历史网对于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白衣指的是什么和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的主人公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