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野史秘闻文章正文

端王载漪是谁?她为什么可以左右慈禧的决定?(端王并非太子是如何继承皇位)

野史秘闻 2023年05月15日 18:48 100 admin

今天趣历史网给各位分享端王载漪是谁?她为什么可以左右慈禧的决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端王并非太子是如何继承皇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慈喜准备给光绪立的大阿哥是的父母是谁?

溥儁的父亲是端王载漪。载漪为道光第五子奕誴次子,咸丰十年(1860年)过继给瑞亲王绵忻为孙,袭贝勒爵位;1889年加郡王衔;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被封“瑞郡王”,不巧诏书错写成了“端郡王”,后来便因错就错改称“端王”了。载漪的福晋,一说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之女(慈禧太后的内侄女),另一说是慈禧太后的养女,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载漪的福晋经常出入宫中,颇得慈禧太后的欢心。

自从“戊戌政变” 之后, 慈禧就想着废掉光绪, 光绪又没有儿子,程序上怎么做, 光绪二十五年, 十二月二十燃雹四日, 慈禧太后懿旨, 由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 , 将来继承同治为嗣, 兼祧光绪皇帝为嗣, 就是既继承同治又继承光绪, 并且传话, 第二年大阿哥和光绪之间要搞一个仪式, 就是光绪皇帝要举行禅位大典, 同时举行大阿哥登极皮岁帆大典, 这个时候, 发生了义和团事件, 载漪就是大阿哥的父亲, 支持义和团, 说义和团是益民而不是乱民, 义和团冲到了东交民巷使馆区, 杀了日本驻华使馆的叫杉山彬, 还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 事情闹大了, 接着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慈禧在慌乱之中带着光绪西逃, 载漪和大阿哥溥儁随驾西逃, 慈禧在逃到大同的时候, 懿旨载漪为军机大臣, 又往西走, 走了不远, 慈禧变卦了,说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这场乱子, 祸首就是载漪, 革去载漪军机大臣职务, 遣戍新疆, 第二年就是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回銮, 回銮的路上, 还没到北京呢, 慈禧宣布大阿哥溥儁的父亲载漪有了过错已经进行了处罚, 他的儿子不应该再做大阿哥, 就废除“大阿哥” 这个名号, 回到北京之后, 这个大阿哥溥儁就不能在皇宫里了, 归宗,还归到载漪名下, 这样“大阿哥” 就废了。

废了以后慈禧年龄越来越大了, 光绪又没有儿子, 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又不好, 光绪被囚在中南海的雀陵瀛台,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 光绪病重, 慈禧就又传下懿旨, 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将来入继同治皇帝, 兼祧光绪皇帝,他就是末代皇帝宣统。

端王载漪为什么要支持义和团运动?

1900年,也就是庚子年,是清朝皇室的蒙难年。40年之内,皇室第二次逃难,用他们自己的话,叫“西狩”,即到西边打猎去了,但他们自己知道,这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逃难,逃得比第一次的北狩更远,也更狼狈。

洋人这次攻破北京,是因为朝廷由着义和团杀洋灭教,洋人被杀的不多,几百人,但却有几十万中国的基督徒殒,而且排外的狂潮,直接威胁到了所有在北方的洋人,包括外国使馆。朝廷这样纵容义和团,是因为西太后老佛爷跟洋人闹翻了。这次翻脸,说起来,纯粹是由于中国的内政。朝廷变法,搞“百日维新”,但是,刚开了头,一线领导光绪皇帝跟二线领导西太后就闹起了矛盾。这样的矛盾,其实跟新旧无关,而跟权力之争有关。

双方闹到不可开交之际,维新派谭嗣同的一次冒险行为,给了西太后发动政变的口实。虽然说,这次冒险,光绪并不知情,而神通广大的西太后,要想查清情况,也不难,但是,她就是不肯这样做,一门心思认定策动袁世凯兵围颐和园就是光绪的主意。发动政变,将之囚禁中南海瀛台,还不解恨,非废了他不可。

但是,废光绪不仅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更可气的是,在京的西方各国的公使,也表示不能接受。对于洋人如此赤裸裸地干涉内政,当然西太后会很生气,不止生气,而且火大。光绪的不孝,开始也许只是一个出来训政的口实,但说多了,连自己都相信了。别的都可以妥协,唯独这事妥协不了。但硬抗,似乎也不行。于是,就来了一个缓兵之计,以给光绪立嗣为名,先找个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一有机会,就用接班人取而代之。

这个接班人,按满人的规矩,叫大阿哥。就这样,中国的政坛,一下子冒出来两个人来,一个大阿哥溥懏,一个是大阿哥的父亲端郡王载漪。如果没这两个人,义和团的祸也许不会惹这么大。在庚子年,支持义和团最卖力,对抗洋人最激烈的,就数这个端王爷。偏是他,最受西太后的信任。

说实在的,载漪和溥懏这爷儿俩,真是没什么特别之处。溥懏成为大阿哥,既不是他才华出众,皮嫌也不是因为他跟同治或者光绪血缘最近,选了溥懏,无非是因为端王的福晋,是西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西太后的内侄女,而溥懏,就是又一个既跟西太后婆家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同时又跟她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唯有选这样的人,她才踏实。

溥懏,还是个孩子,虽然是个比较顽劣的孩子,进了宫,对政局也没有什么影响。但端王就不一样,在溥懏进宫之后,他也摇身一变,成了西太后的宠臣和朝廷的重臣,说话一言九鼎。

与其他几个王爷比较起来,端王是最低能的一位。他跟众多纨绔—样,喜欢玩,喜欢票戏,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耗在了上面。家里长年请当年的名角谭鑫培和孙菊仙教戏,一度还喜欢捏泥人,请来泥人张来府上教他。除此而外,这位王爷还有一个挺费钱的爱好,就是养马,雇了好些养马的把式,府上好马十几匹,有跑马、颠马和走马之分。光马的装扮,在鞍鞘、嚼子上就花费不小,不是镶金就是嵌玉。

端王跟一般满人公子哥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好武,喜欢射箭,家里养着好些武林高手,教他打拳,舞枪弄棒。只是,他的身手怎样,却没法知道,因为从来没有机会施展过。即使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最危急的时刻,也没见他披挂上阵。指挥攻打使馆区和西什库谨谈教堂,也是让别人冲锋,他躲在后面。最后城祥握碰破逃难之际,他的那些好马,也没派上用场。大约走得太急,来不及调遣了。

但是,这样一位玩闹似的王爷,在庚子年那个特别的场合,却起了翻天覆地的作用。利用义和团灭洋,是他力主的。在义和团眼里,他是他们最大的大首领。进攻使馆,也是他的主意,而且他亲自主持。甚至在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已经破灭、八国联军眼看就要打进北京的时候,他居然矫诏调来新建陆军的重炮,想要轰平使馆,幸亏荣禄没有听他的,否则,真要是轰平了使馆,这个祸,就闯得更大了。仅有的几位表示不同意见的大臣:袁昶、许景澄、联元,也是他奏请杀掉的,连同为满人纨绔的立山,仅仅因为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也被他干掉。

当日,在他的淫威之下,几乎人人自危。好几位大臣后来回忆说,如果八国联军再晚来几天,说不定有更多的朝臣会被杀。一度,他还领着义和团进宫,要搜查宫里的汉奸,明摆着是要给光绪好看。幸好西太后虽然讨厌光绪,但却不喜欢这样胡来破坏了规矩,才制止了他。十几万义和团涌进北京城,闹得北京秩序大乱,各个衙门,都驻扎着骄横的团民,还必须管他们的饭。官员稍有异议,轻则挨揍,重则脑袋搬家,由于有端王罩着,谁都拿这些人没辙。天天打打杀杀,嚷着要杀朝中的“一龙二虎三百羊”,连李莲英这样的人都感觉到了混乱和不便。局面,就连西太后自己,也未必能完全控制得住。

这样的玩命而且拼命,仅仅是因为端王的儿子做了大阿哥,距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为了早一点把光绪赶下去,在当时的情形,只有灭洋一条路,认准了这条路,他就一根筋走到黑,甚至连一点后路都不留,也把这个朝廷,推向了悬崖边上。

这样做的结果,西太后也就只能逃了。还好,八国联军兵力不足,没有四面围困,给出逃人们留了一个德胜门。从德胜门逃出来的西太后,不仅带走了光绪,还拉上了端王和他的儿子溥懏,惹了大祸的端王,也没有坚持留在北京,与城共存亡,而是跟着一直逃到了西安。议和之后,西方列强方面开出的“祸首”名单,头一个就是端王载漪。西太后还真是顾念亲戚的情分,别的祸首,该杀都可以杀,唯独端王的命却要留着,最多只能发配。列强最后还是给了西太后这个面子,端王的命,算是留下来了。

也许,这个端王,原本就是庚子年西太后作恶的替身,坏事恶事,都是他的事。事后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端王被流放之后,大阿哥溥懏,自然成了鸡肋,加上他顽劣成性,宫中谁都不喜欢,据传还揪过光绪皇帝的辫子,上上下下,一点人缘都没有,西太后西狩之后,两个最信任的近臣,吴永和岑春煊,都力主废掉大阿哥,不久,他也就真的被废了。

此后,虽然流放中的端王,一直受到朝廷的供养,甚至到了民国,还享受政府的补助,并且还免不了有些不喜欢洋人的人,时不时去崇拜一下这位敢跟洋人开仗的王爷,但从此以后,这一家子在历史上基本上就没动静了,曾经剑拔弩张、气势汹汹的王爷,再也没见有什么钢火,一点脾气都没有。现在看来,在当年的满清王爷中,端王肯定不是最混的一个,也未必真的很保守。但是,一个废立机缘,把他推到了政坛的漩涡中去,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幸的是,由于厉害的原因,他起的恰是一个特别糟的作用,差点把国家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清末的端王爷指谁

爱新觉罗载漪,三十启和八岁袭封端郡王。清朝宗室,道光帝旻宁之孙,惇亲王奕誴之子,后过继瑞敏郡王奕志为嗣。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庄亲王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力主慈禧对外宣战。义和团事变后,载漪在八国联军的祸首仔世名单上。1902年,清悄戚盯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

在慈禧太后眼中,溥㑺,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吗?

溥㑺,是端郡王载漪之子,同时也为清朝的皇族成员。溥㑺的父亲载漪深得慈禧太后的器重举笑,而母亲则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因此溥㑺从小便经常随母亲一起出入皇宫,慈禧的关系非同一般。

载漪自幼好武,但他的儿子溥㑺却并没有继承他的这一优点,从小不学无术,只对戏剧感兴趣,经常和下人一起去看戏,一时兴起的话还会亲自上台表演,宽答散完全没有一个皇室子弟本该有的成熟与稳重。

不过,一无是处的溥㑺却偏偏被慈禧太后看重,公元1899年在太后懿旨下入继穆宗同治为嗣,既然大清不能立太子,那就叫“大阿哥”,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储。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第二年,溥㑺的父亲载漪因这次战争而受到牵连,被发配新疆,而溥㑺的皇储之位也被废黜,成为大清帝国的一个黑色幽默。被废后的溥㑺只能随父亲一起流落到了蒙古最终于郁郁而终。

因戊戌变法,使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矛盾走向严重对立,她没有想到那个被自己一手扶持上帝位的傀儡光绪,竟然谋划摆脱她的控制,因而,溥㑺就作为她的新一代的政治代理人,而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并演绎了一段宛如闹剧一般的继位历史。

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她是清朝末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慎氏

在身份上,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又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同时还是光绪皇帝的养母。在政治上,清朝末期的许多历史事件都与慈禧有关,如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慈禧的一己私欲,还改变了端郡王载之子溥㑺的人生命运。

端郡王载漪是清末的大臣,也是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其父亲奕人称惇亲王,为道光帝的第五子。此外,载漪的妻子,即端郡王福晋的出身也不容忽视,她与慈禧太后同属叶赫那拉氏,而且还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所以,端郡王与福晋的儿子溥㑺继承了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的双重血统同时,由于溥㑺的母亲与慈禧太后的关系甚好,经常带着他入宫与太后见面,因此慈禧对这个孩子也十分熟悉和喜爱。这些都为溥㑺最终成为慈禧太后新一代政治代理人而奠定了基础。

慈禧太后之所以会想要让溥㑺成为自己新一代的政治代理人,主要原因即是由于她与光绪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慈禧自同治皇帝登基后就开始垂帘听政,虽然一直都在幕后,但却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到光绪皇帝继位后,由于年纪尚小,所以垂帘听政的特权也依然把持在慈禧的手中。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因此慈禧太后在掌握清朝的最高统治权很多年后,自然不愿意轻易地将这些权力拱手让人。甚至是在光绪皇帝长大成人,开始实行亲政后,慈禧仍坚持在幕后操控,从而引起了光绪的不满。

一方面,光绪不甘于做一个傀儡皇帝;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又不舍得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从而导致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迅速僵化,并产生了许多矛盾冲突。而在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则近乎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戊戌变法是发生在公元1898年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一些维新派人士,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对清朝的政治体制进行革新,以帮助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化道路但由于变法危及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同时推行的速度也过于仓促,因此很快便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从而演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

据说,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后,光绪帝原本打算依靠袁世凯禁慈禧,但却反被袁世凯出卖。最终,光绪被慈禧关进了中南海瀛台,而其他维新派人物也相继被杀或逃亡,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由于这次革新运动仅维持了100天左右的时间,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且出发点和目标都十分正确,因此也是虽败犹荣。与此同时,通过这次变法,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彻底地浮出了水面。

对于光绪的“背叛”,慈禧在气愤之余也开始着手进行安排,希望可以设法清除这个不再听话的傀儡。慈禧先是借戊戌变法之势囚禁了光绪,接着又四处传播皇帝病重的消息,这样一来,她在除掉光绪后,也就不会有人怀疑了然而,慈禧的这个阴谋却很快遭到了破坏,因为洋人在听说光绪生病之后,便自告奋勇地要帮他治病。慈禧不敢不给洋人面子,于是便让他们去给光绪看病,从而使皇帝病重的这个假消息不攻自破。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慈禧眼见先除掉光绪的计划失败,于是决定先挑选出新的继承人,再设法取代光绪的地位,为自己换一个新的傀儡制订好计划后,慈禧又召见了荣禄进行密谈。荣禄是清朝的官员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时也是慈禧的得力助手。在经过一番密谈之后,慈禧决定将端郡王载漪之子立为“大阿哥”,即皇帝的继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之前,中国封建王朝在皇帝之位的继承上一直遵循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但这个规矩在进入清代后却被完全打破了,尤其是在慈禧太后掌权期间,继承人的人选则全部由她亲自定夺。于是,密谈后不久,一道以光绪帝名义颁布的诏书也随之出现诏书中光绪自称不能养育子嗣,因此特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为“大阿哥”。而此时,光绪帝仍被关在中南海的瀛台之中,所以这道诏书的幕后主使也就显而易见了。

据说,溥㑺不仅拥有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的双重血统,而且还擅长下棋和绘画,更重要的是还会唱戏,与慈禧太后志趣相投,因此在太后眼中,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慈禧立溥㑺为“大阿哥的主要原因,却并不是因为他能讨得自己的欢心,而是深知溥㑺不学无术,没有雄才大略,并且又年纪尚轻,被立为“大阿哥”时才15岁,所以也很容易操控,使慈禧能够达到继续在幕后长期操纵权力之目的。

此外,慈禧选中溥㑺的另一个原因则很可能是沾了其父载漪的光虽然载漪的父亲奕与慈禧相互对立,但是对于自幼好武的载漪,慈禧却十分喜爱,一心想将他培养成自己的心腹,并将他过继给了瑞怀亲王之子瑞敏郡王奕志,后被册封为端郡王(其实原本为瑞郡王,但据说在当时的奏折中因笔误而将“瑞”写成了“端”,所以也就将错就错了)。在慈禧的精心培养下,载漪对她自然也是忠心不二,全力支持慈禧太后的霸权事业。据了解,载漪还曾向慈禧主动提出,说自己的儿子溥㑺可以做大阿哥,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慈禧的决心。

公元1899年,溥㑺被立为“大阿哥”后,奉命迁出了端郡王府,入住阿哥所的弘德殿。同时,慈禧还安排了大学士徐桐照料溥㑺,另外又召来了清代唯一位旗人状元崇绮和陕安道道台高庆恩,以及翰林侍读宝丰、崇寿等人来担任的老师,迅速地完善了大阿哥的班底,可见慈禧对这个傀儡阿哥相当重视。

不过,尽管慈禧为溥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正所谓朽木不可雕也,15岁的溥㑺所具有的顽劣作风已经根深蒂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再加上溥㑺的父亲载漪也是一介武夫,又是京城有名的花花公子,爱好声色犬马、吹拉弹唱。偏偏这些嗜好都被溥㑺所继承,进宫后,他似乎根本不知道“大阿哥”这个身份的重要性,依然像从前一样不学无术,整天吃喝玩乐、提笼架鸟,还时不时地唱几段戏,仿佛将弘德殿当成了一个大戏台。

在光绪死后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他,为何却与皇位擦肩而过?

在光绪死后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人,指的是清朝末年慈禧为光绪指定的继位人溥儁。溥儁之所以和皇位擦肩而过,有两大原因:一是溥儁的父亲端郡王载漪获罪,触怒慈禧,导致慈禧一怒之下废掉溥儁的储君之位。二是溥儁本人生性顽劣,耽于逸乐,口碑很差,并不具备做大清皇帝的素质。

一、溥儁为何会被慈禧指定为光绪的继位人

溥儁,是端郡王载漪之子,最初他并不具备成为皇储的资格。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围绕皇权之争的矛盾彻底激化。由于光绪秘密计划“围园杀后”铲除慈禧,使得慈禧对光绪极为不满,一度想废掉光绪另立新君。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的舆论,慈禧未敢贸然动手,只是把光绪囚禁在瀛台。

同时,慈禧开始积极寻找光绪的继位人,以便时机成熟时随时取而代之。溥儁就在此时进入了慈禧的视野。溥儁的父亲是端郡王载漪,有皇族后裔背尺段斗景,母亲则是慈禧的亲弟弟桂祥之女,按照慈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一贯思陵磨路,溥儁在当时显然是取代光绪的最佳人选。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下达懿旨,把溥儁召入宫中,举行盛大的立嗣典礼,册封溥儁为“大阿哥”,正式把溥儁确立为光绪的继位人。慈禧计划到光绪二十六年举行禅位典礼,把溥儁扶正,连溥儁的第一个年号都想好了,名曰“保庆”。

二、溥儁之父载漪为何获罪

就在溥儁离皇帝宝座距离越来越近之时,风云突变。1900年的庚子之变爆发,端郡王载漪卷入其中,他是积极的主战派,力主对西方列强开战。慈禧也对载漪寄予厚望,委以重任,一时间,载漪几乎集军政外交务大权于一身,权势赫赫,恣意行事,威风八面。但由于清朝军队腐朽无能,最终在这次战事中败北,赔款失地,损失惨重,慈禧的处境一度岌岌可危。

西方列强不依不饶,要求慈禧“严办”主战派,载漪成为众矢之的。慈禧也深恨载漪轻率燃指主战,给她捅了大篓子,于是下懿旨把载漪撤职查办,发配新疆。载漪是溥儁的父亲,溥儁也因此受到连累,自然无法担当皇储大任,也被撤掉“大阿哥”封号,失去了皇储资格。

三、溥儁本人性情顽劣,不具备当皇帝的潜质

溥儁自幼娇生惯养,饱受宠溺,完全养成了贪图享乐、不务正业的纨绔习气。文才武略一无是处,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整天在宫里提笼架鸟斗蛐蛐儿,每天变着法儿地淘气玩耍,性子非常顽劣,完全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在朝野民间口碑很差,显然无法承当大清皇帝重任。

由于上述原因,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溥儁最终与皇位擦肩而过。

己亥建储的阴谋是什么?

什么是己亥建储?己亥年是光绪帝二十五岁的时候,但是光绪帝还没有去世,并且也没有子嗣,怎么可以建储?对于清朝这个严格遵守祖制的朝代来说,己亥建储是相当的不合理法,那怎么会发生呢?简单来说,这就绝磨是慈禧太后在当时为了稳固自己位置的又一次行动,但是最后是以失败告终。在当时戊戌政变结束之后,入侵的洋人将船只停在了中国的码头,表明他们对光绪帝的废和立也相当的关注。当时虽然外敌当前,但是慈禧依然只想着稳固自己的政权。所以慈禧想着要废除光绪帝,重新立一个皇帝。慈禧在众亲王中选中了端王的儿子溥隽。之后按照荣禄的建议,慈禧以丛唯光绪帝的名义颁布诏书,称自己身体太虚弱没有办法主诞育子嗣,所以将位置传给端王之子溥隽。当时,慈禧已经将溥隽接入宫中,按照皇帝的方式培养,而端王为了把握住这次机会,迅速的在朝廷中建立自己关系网。一时之间,朝中出现了极其拥护太子溥隽的一群人。

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慈禧的决定,所以诏书一经颁布,天下哗然。各方面的实力表示拒绝接受。上海电报局为首的发布电报劝阻光绪帝不要存有退位的想法。接着,业界内有些影响力的人联名上书,并号召各省联合起来反对光绪帝退位。而工商界的人罢市集议渗宏培,各国公使也拒绝入贺。之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入京,击碎慈禧的计划,并将端王父子发配新疆。所以什么是己亥建储?其实就是慈禧一次失败的祖制变革。

趣历史网为你提供的关于端王载漪是谁?她为什么可以左右慈禧的决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端王并非太子是如何继承皇位、端王载漪是谁?她为什么可以左右慈禧的决定?的信息别忘了在趣历史网进行查找喔。

标签: 端王载漪是谁?她为什么可以左右慈禧的决定?

趣历史网 Copyright © Lishi.Yaogou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6496号 广告合作QQ:379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