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出生于鲜卑军阀家族,他选择汉化的原因是什么(宇文泰是宇文鲜卑吗)
今天趣历史网给各位分享宇文泰出生于鲜卑军阀家族,他选择汉化的原因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宇文泰是宇文鲜卑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没有受过汉化教育的宇文泰,他是怎样能完成北朝汉化的?
话说北魏因为“全盘汉化”,最终造成了民族割裂,国家一分为二,一个是高欢控制的北齐,一个是宇文泰控制的北周。北周既然是北魏分离出来的,自然也会有北魏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民族矛盾,如何解决胡人与汉人的关系,颂并睁就是政权的得以稳固的关键。
宇文泰没怎么读过书,却也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要让胡人汉化,不能使用过为刚猛的手段,而是应该“徐徐图之”,以野岁消弭民族之间的矛盾。宇文泰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蔽枣给所有的将官改了一个鲜卑姓。有的人说了,宇文泰这样做不就是逆“汉化”吗?事实上,宇文泰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逆“汉化”,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原本就是鲜卑人的将官改了鲜卑姓,意味着他们得到了认可,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减轻矛盾;一方面,给汉人取了一个鲜卑姓,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更有利于两个民族的融合。
宇文泰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实行“八柱国”的制度。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八柱国”就是支撑起国家的八个柱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对于“八柱国”这个词,鲜卑人与汉人的理解并不一样,对于鲜卑人而言,“八柱国”与当年的“八部落制”同有一个“八”字,表明了宇文泰并没有忘本;对于汉人而言,如果将“八柱国”中的宇文泰和北魏的皇族元欣排除在外的话,实际上就只有“六柱”,这刚好符合天子掌六军的概念,从这里来看,宇文泰是心向汉人的。
有了这两个手段,鲜卑人与汉人之间的民族矛盾得到了减弱,后来,宇文泰又用了一个手段,最终完美解决了民族矛盾的问题,那就是“通婚”,既然都可以通婚了,也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哪里还有什么民族矛盾。
就这样,北周的民族矛盾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关陇集团的创立者,隋唐盛世的奠基人——宇文泰!
宇文泰出身于北魏六镇的武川镇,汉化的宇文鲜卑人。北魏末年,六镇分别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席卷了几乎整个北魏,居住在武川镇的宇文泰一家也未能幸免,为了活下去,也卷入了这场浩劫之中。
参加起义的父亲哥哥们相继战死,宇文泰被俘,机智过人的宇文泰被尔朱荣相中,为了活下去,投奔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
北魏末年,起义风暴席卷北魏各地,北魏政府军,起义军你来我往,老百姓民不聊生。居住在武川镇的宇文泰一家,为了活下去,决定投奔隔壁怀朔镇的起义军领袖鲜于修礼。前去投奔起义军的众人,在路上这伙人遭到了官军的拦截镇压,宇文泰一家父亲,大哥,二哥战死,只有自己和三哥宇文洛生逃出生天,一路逃到怀朔镇领袖鲜于修礼处,鲜于修礼随后在和北魏政府军的作战中战死,余众又被葛荣收编,宇文泰和哥哥宇文洛生又投靠葛荣。在讨伐起义军的过程中,尔朱荣凭借镇压起义军迅速崛起,面对河北葛荣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北魏政府慌忙派尔朱荣前往镇压,全权负责前线军政大权,堪比曹操的尔朱荣,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一战击溃葛荣的数十万大军,生擒葛荣并斩之,宇文泰兄弟俩被尔朱荣俘虏,哥哥被斩杀,机智的宇文泰为了苟活,向尔朱荣慷慨陈词,誓死效忠(能活下去就行,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被尔朱荣释放,由于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也是武川镇人,因此宇文泰被分在了贺拔岳的军队里。
追随贺拔岳讨平关中,宇文泰屡立战功!
由于关中起义军纵横驰骋,尔朱荣决定派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副将,辅佐尔朱天光讨平关中。宇文泰作为部将,也随贺拔岳入关,经过近半年的征战,起义军被荡平,在此过程中,宇文泰靠着自己的足智多谋,为贺拔岳屡立战功,渐渐的得到了贺拔岳的重用,被加封为行军司马。从此,贺拔岳对宇文泰言听计从,引为心腹。
为贺拔岳献计,联合侯莫陈悦袭取关中!
伴随着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忽悠进宫刺杀以后,尔朱家族就此走上了下坡路,由于尔朱兆等人互相不服气,一盘散沙,尔朱联军在和高欢的生死决战中,居然还在内斗,结果被高欢一举打败,随后高欢正式代替尔朱家族,掌控了北魏中央政权。宇文泰在此期间,料到尔朱家族一蹶不振,果断献计贺拔岳,联合侯莫陈悦偷袭长安,一举攻占关中,成就霸业。贺拔岳听后大喜,联合侯莫陈悦一起偷袭拿下了长安,关中就此二分天下。
为贺拔岳复仇斩杀侯莫陈悦,众望所归统领贺拔岳旧部,统一关中!
由于高欢和傀儡孝武帝之间势如水火,迟早有一战。而贺拔岳和孝武帝之间又眉来眼去,因此高欢决定除掉贺拔岳,防止孝武帝和贺拔岳联合起来。高欢挑拨离间侯莫陈悦,许诺事成之后,封关中给侯莫陈悦。果然不久,贺拔岳在去找侯莫陈悦一起攻打灵州刺史曹泥的迹族时候,被侯莫陈悦摆下鸿门宴斩杀,此时的宇文泰作为夏州刺史,路途遥远,还并不知情。众人商量一番后,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推举宇文泰,才能带领姿基弊大家走出困境。随后派人去夏州迎接宇文泰,宇文泰来了之后,一面安定军心,一面去找侯莫陈悦交涉,要回了贺拔岳的尸体发丧。不久后,整合了贺拔岳旧部的宇文泰发兵诛灭了侯莫陈悦,为贺拔岳复仇。宇文泰随后陆续剿灭了曹泥,周边少数民族势力,一举统一了关中。
宇文泰经过五次生死大战,粉碎了高欢征服关中的企图!
宇文泰掌控了关中以后,开始团结各方势力,设立八大柱国,分掌兵权。同时又实行府兵制,扩大了兵源,恢复生产,打下了和高欢争雄的基础。孝武帝败于高欢后,投奔了宇文泰,高欢宣布废掉孝武帝,立傀儡元善见为孝静帝,是为东魏。宇文泰拥立孝武帝后,双方逐渐产生了矛盾,宇文泰一不做二不休除掉了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高欢一直想征服关中,除掉宇文泰,于是,双方相继爆发了经典的潼关,沙苑,河桥,邙山,玉璧五次大战,期间宇文泰数次差点没命,经过这五次大战,宇文泰成功粉碎高欢征服关中的企图,高欢郁郁寡欢,含恨而死。
宇文泰攻占荆州,益州,斩杀梁元帝,西魏势力迅猛发展,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在北方双雄争霸的时候,南方的梁朝也发生了侯景之乱,萧氏镇守各地的诸侯王们,不但不去救援梁武帝萧衍,还爆发内讧,争权夺利,都想做皇帝,只是可怜了梁武帝萧衍,对这些宗室好到锋野无以复加,荣华富贵,能给的都给了,结果自己的儿子,孙子们居然作壁上观,虽然最终被萧绎成功捡漏,做了皇帝。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宇文泰随后出兵攻占了江陵,富饶的荆州就此被宇文泰收入囊中,同时萧绎也被宇文泰处死。宇文泰将西魏的版图从关中一路扩展到河东,河南,蜀中,荆楚大地,为后来北周能统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基础。
关陇集团的创立者,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公元556年,一代枭雄宇文泰在巡游的路上去世了,虽然他死了,但是他创立的府兵制,打破了鲜卑族和汉人之间的民族隔阂,使西魏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加,这一点,就要远远强于东魏,举个例子:被高欢誉为再试项羽的高敖曹,就是汉人,但是经常被鲜卑将领所轻视,挑衅。可想而知,底层的汉人士兵待遇能好到哪去?改革官职,设立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分掌兵权的做法,团结了周围的势力。让他们和宇文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紧密的团结在了宇文家族一边,这就是关陇集团的起源。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隋炀帝杨广试图改变这一现实时,杨玄感等关陇贵族起兵反叛的根本原因所在!宇文泰一系列的政治,民生,军事的改革措施,打下了北周走向强盛,统一北方的基础,而隋文帝杨坚能扫灭南陈,统一天下,基本靠的就是北周留下的雄厚实力,杨坚居然被美国选进了帝王前一百名,说实话,杨坚的才能真的被高估了,在那种 历史 情况下,随便换个中等帝王都能一统天下,毕竟陈朝出了个只会贪图享乐的陈后主!李唐王朝能迅速征服关中取代隋朝,一边固然得益于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隋炀帝企图加强中央集权,剥夺他们的权利时,关陇集团就已经选择抛弃了隋朝,选择和同为关陇集团出身的李家合作,李世民的祖上李虎就是八大柱国之一。因此,可以这么说,杨坚能一统天下,李唐王朝能走向盛世都得益于宇文泰打下的雄厚实力基础!
宇文泰为什么要将汉姓改成胡姓?这是为什么
他有吗?他本来就是胡人啊,有过汉姓吗?宇文是鲜卑姓啊,鲜卑大姓
府兵的前身,由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侯莫陈悦军团中的李弼军团以及随孝武帝入关的北魏宿卫禁旅这州键三部分组成,这些军队都是鲜卑化的军队,尤其是武川军团,前身是六镇鲜卑,大都是拓跋族成员,随著拓跋族的封建化,他们的地位下降,因此,他们参加了六镇起义和河北起义;但是,他们又错误地认为是汉化导致他们的地位下降,而看不到汉化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竭力想回复到原来的氏族部落关系中去,宇文泰出身武川军团,对这种心理十分了解。因此,在建立府兵时,就采用了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即八部之制,作为编制新军的蓝本。在士兵和军官之间的关系上,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西魏恭帝元年(554),又以有功诸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及九十九姓,除有的将领本来就用鲜卑复姓的不予更动外,那些已经在太和改制时将复姓改为单姓的将领则重新改为复姓,已采用汉姓或本来就是汉姓的,则赐以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李弼赐姓徒何氏、赵毁迹察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凡所统领的士兵皆纤茄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自己的姓氏。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来组织府兵,使官兵之间蒙上了一层宗族的亲密色彩,以搞好将领和士兵间的结合,提高府兵的战斗力。事实上,府兵的组成,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关系中去,但由于这种兵制多少带有一些过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从那些曾经沦落为兵户的六镇鲜卑来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从而使府兵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趣历史网对于宇文泰出生于鲜卑军阀家族,他选择汉化的原因是什么和宇文泰是宇文鲜卑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