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史风云文章正文

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是)

战史风云 2023年05月15日 00:25 102 admin

今天趣历史网给各位分享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百团大战的几个问题,求大神解释!

1,百团大战主要打的是敌人的公路,铁路。简单来说就是发动上百个团的民兵,挖敌人的公路和铁路。谨毕链所以百团大战消灭的敌人不多。历史课本上说是40000多。主要是伪军。鬼子的数目没有单独说明。可以预计,在千人以下。

2.鬼子的总兵力很少。根本不会平均一人把守多少米。通常一个县也就100多鬼子。500鬼子扫荡。就得集中八路主力来打,还没打下。关家脑战斗,八路数宽主祥孙力围攻一个大队,硬是没消灭。

3,八路确实挖了很多铁路和公路。但你可以挖,他可以修。对后面战役的影响不大。

4,主动出击,一两百个团,20多万人,说规模,确实最大。就是战果不大。昆仑关也是日军进攻。国军防守反击。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总部调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在华北发动了令中外瞩目的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 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组织指挥了"百团大战"。后来 彭德怀却因此背上"擅自发动百团大战",搞"独立王国"的罪名,受到无情的批判和残酷迫害。 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没有请示毛主席批准。否定战役在军事上的合法性。彭德怀所述:"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恶意攻羡掘击百团大战。他们说,皖南事变是因为百团大战暴露了力量,引起蒋介石的进攻。消灭新四军八、九千人。这个罪责应该彭德怀负。  甚至还族森有人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对兆派亩人民解放区前所来有的进攻。也是由于百团大战暴露了力量,使蒋介石过早警惕。"不仅否定"百团大战"在军事上的合法性、必要性,而且否定了"百团大战"的成功性。总之,他们认为彭德怀发动的"百团大战"是无功有罪,十恶不赦。但是历吏也不能完全愿主席,我们这个国家有很多话。是不可说的,历吏就这样了。

为什么正太战役会扩大成为百团大战

日军要报复,八路军要反击,于是扩大成百团大战。

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烂掘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坚决消灭进犯之敌,粉碎日军的“扫荡”。

1940年10月6日,沁县、襄垣日军在榆社、辽县日军的配合下,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1940年10月29日~11月4日,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第36师1个营包围,歼其400余人,并给武乡、辽县增援之敌以重大杀伤。日军连遭打击,余部于14日撤退。从11月17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从1940年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12月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940年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940年12月23日,占领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县城和大部集镇。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禅答战。贺历慧

百团大战介绍?由那些人领导?产生了什么影响?

你好彭德怀指挥 师长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圆亩生了巨大的影响。——常识历史篇。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日军正面交锋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方认为百销腔皮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百团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局势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声望提高,中国国民党以此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加强了对共产党的控制,日军在此次战争失利后,亏差加强了军事力度。

八路军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向日军发起攻击,参加战斗的共计105个团,所以被称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赢回战争主动权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变化入侵政策和策略,通过修建铁路、公路,然后将沿线的地域进行分割,在形态上,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囚笼,做春陆继而配合伪军、汉奸逐步消灭抗日根据地的敌后武装力量,也即“囚笼政策”。该政策使得我方损失惨重,根据地出现失守。百团大战能有效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赢回战争主动权,确立在抗战中主动地位。

二、回应国民党对我“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污蔑,树立在人民群众威望

国民党由于其自身软弱性,在抗战中节节败退的同时,另一方面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历史证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在敌后对日军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发动百团大战,不仅有利于树立我军威望,而且有力的带动了纯顷全民族抗战。

三、粉碎日军灭亡中国计划,争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从日本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到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再到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对中森败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发动百团大战就是要将日本赶出中国,就是要将其打败;发动百团大战就是要争取我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百团大战之谜:历史上为什么引起那么多的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一说1940年12月5日),八路军在华北进隐游行了一次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给研究者留下了不少难以解开的谜。

谜之一:八路军为什么会进行大兵团作战

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一直以小规模的游击战著称。为什么到1940年八路军会发动大兵团作战的百团大战呢?

首先,是为了遏制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

1940年,日本急于将侵华战争告一阶段,以集结更多的兵力南下,夺取英法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殖民地。为此,日军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拉拢蒋介石、汪精卫政权。一方面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加紧与蒋介石政权“和谈”;另一方面在桂南、粤北、河套、鄂北、鄂西发动新的攻势,对重庆进行持续半年多的大轰炸,并扬言要攻打重庆、昆明、西安……

中共极其担忧蒋、汪“统一投降、统一反共(毛泽东1940年7月6日语)”、“中日联合‘剿共’(毛泽东1940年11月9日语)”,希望通过八路军的英勇抗战事迹激励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减少蒋介石政权投降的可能性。

其次,是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

至1940年夏,日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3000余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铁路、3万余公里公路。这种严密而便捷的军事网络,使兵力有限的日军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八路军被日军封锁在各个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因此灶拍销,刘伯承把日军的上述部署称之为“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由于日军的据点相互呼应,要打破这种“囚笼政策”,就不能只在部分地区发起攻击,而必须在比较广阔的地区同时发起攻击。

再次,八路军的队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40年6月7日,八路军总部公开宣布:抗战以来,八路军正规部队已由3年前的4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创造了包括将近1亿人口的解放区和游击区。八路军总部还于1940年7月7日公布:3年来八路军收复县城150座,毙、伤、俘敌伪40万人。抗击的日军达40万,占侵华日军总人数的58%,并抗击了全部伪军。

八路军的实力还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中得到了体现。1939年冬季和1940年春,八路军对顽固派的进攻进行了自卫反击,阎锡山的晋军因此而遭受重创,朱怀冰的第九十七军基本被歼灭,石贺睁友三的第六十九军大部被歼。彭德怀认为,“在打了反磨擦战役之后,必须打反日的百团大战,表示我们是为了抗日才反磨擦的。这才能争取广大的中间势力。”

谜之二:为什么没有中央军委的批示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的破击正太铁路的《战役预备命令》下发给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

那么,为什么又未见中央军委的批示呢?

毛泽东在1938年5月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干涉到下级的具体事项,例如战役战斗的具体部署等等,同样是有害的。因为这些具体事项,必须按照随时变化随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去做,而这些具体情况,是离得很远的上级机关无从知道的。这就是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

具体到百团大战,聂荣臻说:“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朱、彭、左7月22日下达的《战役预备命令》已经是“命令”,表明当时并没有必须经过中央军委批准后才能组织这种战役的程序。

必须指出的还有,百团大战在当时是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式肯定的。

中共中央书记处曾于1940年9月10日发布《中央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总方针的指示》,要求华北“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山东和华中地区“应仿照华北百团大战先例”,“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

1940年9月18日和9月20日,延安各界连续举行两次大规模的群众集 会,隆重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在9月18日的集 会上发表了《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的讲话。毛泽东出席了9月20日的集 会。

1940年12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从延安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

谜之三:为什么正太战役会扩大成为百团大战

从7月22日发布预备命令到最后下达行动命令,八路军总部部署的都是20来个团参加的正太战役。直到8月22日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首次对战情进行综合整理时,彭德怀、左权才意外地发现共有105个团参加了这次战役。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光辉的名词——“百团大战”。

为什么正太战役会扩大成为百团大战?

首先,是因为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热情。

根据“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不但八路军总部只部署了20来个团参战,各集团同样也只具体部署了部分部队参战。因此,“百团大战”实际上不是由任何人和任何一级机构发动的,而是华北八路军全体将士积极主动参战的结果。

百团大战还有人数与八路军正规部队相当或更多的游击队和民兵参加,并有至少20万民众参加,这更是根据地军民积极参战的结果。山西阳泉的老民兵王德顺说:“我们实在是受够了汉奸和小日本的气了!听说正规部队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着部队跑。”

这样的百团大战,实际上较之八路军总部或其他统帅部正式部署的百团大战更为宝贵,更为伟大,是最值得中华民族弘扬的民族精神。

其次,是由破袭正太铁路的目标所决定的。

正太铁路,以河北石家庄为起点,山西太原为终点,连接平汉、同蒲二路,全长243公里,其中在山西境内170.7公里。百团大战爆发时,沿线驻有以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司令部驻阳泉)为主的日军共3600余人。但在百团大战爆发当晚,正好有1200名退伍日军在回国途中到达正太路,其中,400人进入阳泉,800人进入娘子关。

显而易见,要对正太路进行比较大的破坏,就必须割断正太路日军与其他地区日军的联系。因此,105个团参战虽出乎意料,但参战部队数倍于主战场上的20来个团是可以肯定的。

再次,大破袭带来大战机,促进了更多的部队参战。

8月20日22时,八路军在以正太路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时发起攻击,战区内日军一片混乱,很多日军长期高枕无忧的目标成为八路军的攻击对象。

号称“天下第九关”的三晋门户娘子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曾经为日军师团司令部驻地。由于长期未受攻击,1940年,这里只驻有一个中队级的守备队。在百团大战中,娘子关成为八路军首轮攻击的主要目标。8月21日中午,八路军将士骄傲地把中国国旗插到了娘子关上。这一图片与消息在各报刊出,全国军民大受鼓舞。

正太路日军指挥中心阳泉也受到干扰性的袭击,八路军袭击部队占据距日军旅团司令部仅300米远的庙高地,而且据守达四日之久。遗憾的是,装备太差的八路军只能用步枪向阳泉城射击,对城内日军形不成真正的威胁。

在正太路外围,由于平汉路、同蒲路及铁路沿线主要公路也同时受到攻击,在8月28日前,日军一直没能派出部队前来增援正太路。

在这种背景下,战区内那些小据点、铁路、公路、桥梁、电线杆,绝大多数成为八路军、游击队和群众进行破袭的对象,参战部队因此也就越来越多。

谜团四:百团大战的时间为什么一再延长

八路军总部对于百团大战最初并没有规定战期,只是在预备命令中要求从部队出动之日起准备一个月的粮食,这大体可理解为作战一周左右。因此,一二九师8月17日下达的作战指示要求:“必须保证从廿日廿二时开始连续破击至少五天或七天,并争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摧毁任务。”

那么,百团大战为什么又打了这么久呢?

首先,是大好战机延长了作战时间。

战斗打响后的几天内,战区内日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八路军完全控制了战场上的局势。为了争取更大的战果,8月24日,“集总令正太破击必须坚持至少半个月(15天)之久”。

8月26日,八路军放弃苦守了七天七夜的狮脑山。阳泉日军开始出击。

8月28日,八路军放弃了对娘子关的争夺。河北日军开始进入山西。

8月30日,日军开始实施“晋中作战”,来自晋南的6000多名日军以500人左右为一路,阻击从正太路返回太行山根据地的军民,一度威胁到转移至卷峪沟的中共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局势开始紧张起来。

根据敌情变化,八路军总部于9月2日下令自次日起全线转移,各种战斗于9月10日全部结束。

其二,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发动了第二阶段的战斗。

百团大战前期的胜利,使彭德怀产生了开展第二阶段战斗的想法。他于8月31日向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征求意见,并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询问是否可以彻底摧毁正太路和同蒲路部分路段,使晋西北、晋察冀、太行山三大根据地联成一片。

这一估计过于乐观,但扩大战果是完全可能的。1940年9月16日,朱、彭、左联名下达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作战命令。这一命令要求:一、继续破坏敌寇交通;二、克复深入我基本根据地内之某些据点。

9月20日夜,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打响。

其三,反“扫荡”和扩大政治影响使百团大战延长至1941年1月下旬才最后结束。

为了对百团大战实施报复,日军于1940年9月底部署了一场“毁灭战”。编入战斗序列的部队多达5个师团、10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旅团,实际出动兵力约15万。

在这种背景下,百团大战转入反“扫荡”阶段。

10月28日,日第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在一度窜入关家垴,这个地方距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砖壁村仅十多里山路。此时,陈赓所率的七十二、一十六、三十八、二十五共4个团正在八路军总部附近地区休整。冈崎大队一到关家垴,便被八路军包围起来了。

关家垴战斗于10月30日凌晨4时打响,时在前线的三八六旅参谋长周希汉说:“经两昼夜的激战,发动了十七八次猛烈攻击,多次进行白刃格斗,终于将敌占山头周围有工事的高地完全占领。冈崎大队六百余人几乎全部被歼灭,仅在关家垴的山上,敌人留下的尸体就有二百八十余具,还有尸灰三大堆。可见敌人败得多么惨重。”

八路军的伤亡情况也很严重,连同阻击部队在内,共伤亡六百余人,关家垴战斗因此而成为百团大战受到批评最多的一次战斗。

不容忽视的是,日军更加承受不了一次战斗死亡数百人的损失,关家垴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2日,华北方面军匆匆宣布结束全面“扫荡”,关家垴战斗因此而成为百团大战主要战斗结束的标志。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发布了《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事实上宣告了百团大战的结束。由于战绩统计截止日期为12月5日,因此,史学界不少人以12月5日为百团大战结束的标志。

此后,一方面,各根据地的反“扫荡”战斗仍在继续;另一方面,由于此时的国共关系特别紧张,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也要求“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于是,八路军各部一方面继续反“扫荡”,另一方面抓住机会继续打破袭战和伏击战,直至1941年1月24日晋西北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反“扫荡”,百团大战才最后结束。

谜之五:百团大战在历史上为什么引起了那么多的批评和非议

百团大战在进行期间,获得了全国抗日战线的一致高度评价,“后方的同胞们为此感奋到流泪”(1940年9月19日《新华日报》社论援引重庆某晚报语),也获得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好评。但让人们感到十分困惑的是,这一伟大的爱国壮举,在历史上却饱蒙冤屈。

首先应当指出,像任何一场战役一样,百团大战也存在着不少主观设想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失误,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对这些失误和错误,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加以指出,是很有必要的。在百团大战进行过程中,八路军总部和各作战部队就不断地做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且在实际战斗中不断地调整不恰当的计划与要求。

其次,由于日军的疯狂报复,百团大战的确加剧了华北根据地和八路军的困难,这种困难的程度,今人很难想象。如1943年3月,彭德怀在左权县一个村庄召集一个地方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连坐都坐不稳,彭德怀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在这种背景下,对百团大战出现一些情绪化的批评意见,也可以理解。

最为根本的是,在中国G·C·D历史上,不时出现将某个观点绝对化的错误思想倾向。在这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影响下,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式似乎只有一种,就是那种“扑一下就跑”的游击战,百团大战因而成为一个严重“错误”。再加上1959年以来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和“文革”期间对老帅、老将的错误批判,百团大战这一抗日壮举更加被扭曲得不堪回首。

历史不可能永远被扭曲,今天的中国人又像百团大战期间的中国人那样,对百团大战及其领导者、指挥者、参战者和支持者充满敬意。百团大战所产生的良好政治影响,无可替代,弥久愈珍。

趣历史网对于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和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

趣历史网 Copyright © Lishi.Yaogou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6496号 广告合作QQ:379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