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什么人?客家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客家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客家人是什么人?客家文化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客家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客家人是怎么起源的
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客家人。
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
其中约五千万人分布在中国南方19个省的 180多个市县,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
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客家语也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文化起源阶段
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
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产生,应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起来。
上古时代,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朝之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岭南地区的文明程度属于相当落后的蛮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入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文明才得到了开发。
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时期,当时所留下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人。
形成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据史料记载,其中一次是三国至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五胡乱华”之时,不少中原人为避战乱而南迁;另一次是隋唐时期,因北方匈奴及其他外部入侵,加上唐末发生黄巢起义,致使大量北人离乡背井,避乱南方。
再一次是宋朝期间,先是宋室南迁,由北宋转为南宋,再后来忽必烈派兵驰驱南下,南宋朝庭又从长江边退到广东,许多中原人民和大批的皇室贵宦及商贾文人随朝庭来到了南方,还有一次是元末明初,因政权更换,中原地区的许多民众再一次为避战乱南迁。
这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可以说,隋唐以前的南迁北人都是以平民为主的,人数居多,却缺乏文化底蕴首搭,宋元之后的北人南迁则不同,他们除了一般平民外,还有不少官宦人家、文人骚客和仁人志士,特别是宋朝。
当时中原文化非常繁荣,北人南迁是随官府朝庭不断南移而进行的,他们不仅人来到南方,还带来了浓厚的中原文化。
所以,隋唐之前的中原人来到南方,为客家人的数量起了壮大的作用,但因缺乏文化因素,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民系文化。
宋元之后,随着一些望门贵族和文人骚客来到南方,既使客家壮大了规模,又使客家提升了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促使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扩展资料:
客家民居建筑扰缓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而客家围屋是汉代坞堡的活化石。
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土楼。
其中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华夏民族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
客家围龙屋与华北中原地区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者李拿的共同语言即客家语。
从分布上看,客家语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台湾、湖南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口。
依据语言内部差异,客家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语,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语,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语。
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北片(又称闽西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客家人
客家是指什么人 ?客家文化内涵是什么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华夏古汉人特征的汉族分支,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一个汉族民系,是中国南方广东、福建漏春、江西、台湾等省的本地人之一。
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客家人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客家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客家人的首要交流语言是客家话。客家文化完好继承了古代汉文化,是古汉族文化的活化石°
全球约有八千多万客家人。其中约七千万分布在中国南方19个省的 180多个市县,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返旦耐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迟物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客家人”是什么人?客家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客家人”是什么人?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有次去广东,朋友问:“懂白话吗?”还以为白话就是普通话,很自信的点点头:“懂。”等他一开口,当场懵住了,原来“白话”所指是粤语。之后才了解,广东存在三大地方语系:粤语、潮汕话、客家话。
说客家话的是客家人,没有经过特别学习,一般人想听懂相当难。客家话是各地客家族群间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但即使各地客家话口音也有区别。
客家分布广泛,并不以地域来区分。人口数量也相当大,有两种说法:一是8000万人,国内有5000万,另外3000万分布于海外。另一个数据是,国内8000万,海外有1500万客家人。不论是哪组数据,客家人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落。
那么客家人称呼中为何有个“客”字,他们又是哪里来的“客”呢?
客家的形成伴随着战乱与迁移
历史记载客家形成伴随着六次大规模南迁:
首次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任嚣、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征岭南、融百越”。平定后设立岭南三郡,赵佗上书,请从中原迁移五十万人口于南越,以实施“和辑百越”之策。后来赵佗自立“南越王”,这百多万中原来客也成了最早的客家先民。
赵佗雕像
接下来到了西晋“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地区被胡族占据,为了躲避战火,大批汉民纷纷南渡,有一部分迁移到闽粤赣交界处。
再之后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宋元时期金人、蒙古人相继南侵,造成大批人口南迁,此时的移民来源,已扩大到江浙、江西等地;
三省交界客家地区
距今最近的两次是“满清入关”和“天平天国”时期,此时期迁移路线又有变化,已经不是单纯限于国内由北而南的移民。比如清初四川因长期战乱人口锐减,“湖广填四川”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大批客家人,路线变为“由东至西”。又如太平天国成员有不少客家人,为躲避清廷报复,大批客家继续南迁至海南甚至远遁南洋等海外地拍枯区。
先民迁移
由上可知,客家人的形成,最初由北方迁移到闽粤赣,又由该地区发散到全国乃至世袭饥洞界各地。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客家大多居住于山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多山地带远离争斗漩涡,形成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
客家最早来源于中原,因此有人说客家自称“河洛郎”,但这个观点不全面也不严谨。客家的形成也经过多次迁移融合,人口来源于北方各地,并非仅限于河洛地区(指黄河洛水,以洛阳为中心,涵盖陕豫晋交界的区域)。“河洛郎”这一称呼,似与闽南联系更为紧密。
客家民宅
客家文化
客家先民是为躲避战乱迁居岭南,选居的山区环境相对安定和封闭,从中原带来的文化能较为完整地保留原貌,因此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当然在长期演变过程中,也融汇了百越文化的精华。
这在客家女子身上有很好的体现,女子在客家的家庭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女子不缠足,谨守美德、吃苦耐劳。她们不依赖丈夫,“下田能锄禾,上山能担柴”,打理家务、照顾家小、耕种干活,样样拿得起。有些地方将儿媳称为“薪臼”,意即会砍柴、能舂米。
客家女子
这种不计较、甘心付出的精神,也使得客家婚姻较为稳固。
一般认为客家话较早形成于南宋,国学大师章太炎语:“客家话发音与岭北相似”肢带。也佐证了客家人和客家语言源自中原。
客家分布
客家人遍布全球,在国内也有重要聚居地。
客家四州:惠州、梅州、赣州、汀州(福建长汀)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赣州近千万人,95%都是客家人,是客家比例居首的地区。
还有七个城市被称为客家大本营:梅州、惠州、河源、深圳、韶关、赣州、龙岩
客家人中亦是藏龙卧虎,名流辈出,在各自领域有着非凡成就。
趣历史网对于客家人是什么人?客家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和客家人到底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