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文章正文

揭秘诸葛连弩到底是什么样?真能连射吗?(诸葛连弩是谁的武器?)

历史解密 2023年05月15日 12:10 130 admin

今天趣历史网给各位分享揭秘诸葛连弩到底是什么样?真能连射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诸葛连弩是谁的武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传说诸葛亮发明了叫“连弩”的武器,它真能一次射出十几支箭吗?

弩是古代的一种射击兵器。弩的原理与弓箭相近,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通过机械控制弓弦发射,因此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

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身,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它的前部有一个横贯的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木臂的后部有一个匣,称为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称为“牙”;牙的后面装有瞄准器,称为“望山”;牙的下面连接有扳机,称为“悬刀”。发射时,先将弦向后拉,挂在钩上,把弩箭放在矢道上,瞄准目标后,扣下悬刀,牙就缩下,牙钩尘饥住的弦就弹出,箭矢疾射而出。

弩最初出现于春秋时期,传说由楚琴氏发明。楚琴氏在战争中感到弓箭的威力还不够,便在弓上装臂,发明了第一把弩。随后,弩在军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42年,齐国和魏国在马陵交战,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道两侧埋伏了一万多名弩手,当魏军经过时,万弩齐发,大败魏军。在今天发掘出的秦始念喊皇兵马俑中,也能看出当时的骑兵配备了弩。

传说诸葛亮发明了叫“连弩”的武器,它真能一次射出十几支箭吗?

连弩设计图。“弩”依靠机械拉力,比弓箭具有更强的杀伤力。

弩和弓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第一是加大了张力。弓必须用双臂拉张,射手一手控弓,一手拉弦,这样它的张力不可派高返能超过人的臂力。而弩则不同,不但可以双臂拉,还可以脚蹬弓背,用腰乃至全身的力量拉张,因此,不论射程,还是杀伤力,都比弓强了许多。第二,用弓射箭时,弓箭手双手拉弓,眼睛必须同时瞄准。但双手拉弓不可能持久,眼睛瞄准也就仓促。

用弩时,可以事先把弩弓拉开,安上箭,对准了目标之后再扳机发射,加上弩机上设有专门的瞄准器“望山”,可以射得更准。第三,利用集中作战,可以先把弩张好,选择有利时机,一声令下,全体弩手同时发射,使敌人猝不及防。

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弩进行了改进,设计制作了一种“元戎”弩,被后人称为“诸葛连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长八寸的弩箭,提高了弩的杀伤效能。然而,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历史文物的证明,诸葛连弩的结构至今仍是个谜。

随着时代发展,弩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但尺寸也越来越庞大。从南京出土的五件南朝时期制作的铜弩机可以看出,其尺寸已经达四五米。这样巨大的弩,靠一个人的气力是不可能张机发射的,只能安装在底座上,用绞车等办法才能张开。唐宋时期的弩也基本上是这种大型结构,操作越来越复杂。因此,当火药出现后,弩就渐渐被取代了。

三国神级装备,诸葛连弩到底有多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给后人树立了万世师表,发明的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更是世间奇品。蜀汉政权能与曹魏抗衡那么长时间,除了有个人因中举蚂素之外,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诸葛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缺点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答拆用,但是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效果非常好。汉末大发明家马钧曾对其进行改进,能够一次发生五十之箭,威力也更大,但是因为生产过程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有大量生产,后来就失传了。

曹操时代,北魏的虎豹骑兵,号称天下第一军,具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蜀汉没什么骑兵,不能硬拼,而装备诸葛连弩的弩兵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汉水之战中,赵云率领的蜀兵就装备了诸葛连弩,一顿扫射,让曹兵吃尽了苦头。后来,蜀汉的精锐兵团完全配备了诸葛连弩,堪比一个机枪团!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几次和配备了连弩的王平兵团决战都没占到便宜。

诸葛连弩所具有巨卖埋大得威力,超强连射性,完全就是古代版的“自动武器”,凭借着这一利器,蜀汉军队才能支撑那么长时间。可见,诸葛连弩在当时是多么恐怖的存在

诸葛连弩究竟强在哪儿

诸葛连弩有以下特点:

一是火力很强,一次能发射十支箭。

二是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体积、重量大,单兵无法使用。

如何击发

怎样理解"一弩十矢俱发",是十支箭同时击发,还是先后连续发出?这是认识、研制诸葛连弩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中国古代在这两方面都进行过很多探索,各有硕果。正是他们的探索,为后人重新认识诸葛连弩提供了基础。

先看同时击发数矢的弩。一张大弓,同时击发两箭或三箭,这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请令强弩傅两矢外向。"傅,通"附",附着,《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可证。把二矢同时附在弩机上,当为一击而同时发射两矢的弩。《后汉书·耿纯传》:"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此当为同时发射三矢的弩。曹丕《饮首册马长城窟行》“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说的也是一击而发四、五矢。明《武备志》卷103所载神臂床子连城弩(图七),可同时发射四、五只箭。这是我国古代关于"连弩"这个专用名祠的的第二种意思,即指同时发射二矢或多矢的弩。

首先,从现有资料看,还没有同时击发十矢的,更不可能象马均说的那样,“可令加五倍”,同时击发五十矢。事实上,这种床弩也不可能同时击发五十矢。发箭应对准目标,十个或五十全敌人排在一起进攻的情况并不多见。同时发十箭或五十箭,必造成极大的浪费!

第二,一弩同时发射十箭或五十箭,即一支弩机的动力平分十份或五十份后,其射程还能多远?还有什么杀伤力可言?

第三,这种笨重的弩床难以携带,根本不适宜南征北伐的地理条件,即不适宜西南与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第四,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与诸葛连弩的“矢长八寸”差别太大。第五,这么长的矢,显然不可能"以铁为矢"。

再看连续发射的弩,这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弩床上架两张弓、或三张弓、或四张弓,战圆慧时可利用摇柄绳轴事先张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职业射手发射。发射时虽有先后之分,但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连续发射"。这种弩在宋代较为流行,《宋史·太宗一》:"十二月乙丑,幸讲武台观机石连弩。 "《宋史·真宗二》:"六年春二月戊寅,幸飞山雄武营,观发机石、连弩,遂宴射潜龙园。 "《宋史·礼志二十四·军礼·阅武条》:"其按阅炮场连弩及便坐日阅召募新军时,令习战如故事。 "《宋史·卢斌传》:"俄复大设机石、连弩、冲车、云梯,四面鼓噪乘城,矢石乱下,斌与州将随机设备。 "《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传》:"蛮复连弩北岸。"《武经总要》记载了宋代的这几种大型床弩(图八、九、十)。其实质是将数张单发弩合而为一,由一人射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续射击,但我们认为这类连弩主要是强调连结的意思。它张弓时需要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一齐出力才行。专家认为,这也不是诸葛连弩的类型。因为:1,迄今为止,在一张弩床上最多只能架四张弓,最高只能实现四矢连发,不可能连发十矢,更不可能象马均说的那样,"可令加五倍",连发五十矢。 2,这种笨重的弩床也难以携带,不适宜西南及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3,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4,这种矢也不可能是"以铁为矢"。

另有一种连续发射的橘芹答弩,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记载,明人曾研制出"诸葛武侯弩"(图十一),后来清人在此基础上,曾制造出"弹弩":

这种弩,我们认为就是失传甚久的诸葛连弩,至少是这种类型。首先,其"矢长八寸",能连续发射十矢,符合诸葛连弩的两个基本数据;又极为轻便,步兵、骑兵都能随身携带,适宜西南与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惜当时火炮已经使用,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未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未能推广,不久再度失传。

根据2700年前战国时期连弩改进成一种十矢连发的杀伤性远程武器,战国时期的楚国已经有双发的连弩。类似于现代武器中的远程火箭炮连发的构思,也是基于单管火箭炮做的改进。

诸葛连弩威力到底有多大,能够抵挡数万大军进攻?

诸葛连弩的威力确实不容小觑,但不好意思,光凭诸葛连弩是不能抵挡数万大军的进攻。

诸葛连弩顾名思义,就是和诸葛亮有关系的弩箭,这个弩箭原本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制作的。诸葛连弩还有一个名称叫元戎弩。

这种弩箭根据《三国志》中的描述和记载,可以看世纯出橘雀诸葛连弩是一种威力惊人的弩箭,一次可以连发十支箭。

不过诸葛连弩虽然制造精巧,但也有不足之处,诸葛连弩因为体积比较大,重量也不轻,所以不适合单兵作战,在战场上需要大量的士兵去催动这个诸葛连弩,因此并不适合在各种战场上大量的使用诸葛连弩。

至于在战场中光凭诸葛连弩就想抵挡数十万大军进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从概率上来看,十支诸葛连弩算它一次性射杀近百人。那剩下的九千多人人甚至一万多人就趁此攻破了城池那也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使用诸葛连弩的先决条件太多了,虽然诸葛连弩能一次发射十支,但中间空白的圆返早时间过长,需要等待的这段时间内估计士兵都被敌军给杀死了。

而且诸葛连弩只适合远距离平原或者山野作战,不适合攻城。攻城的话守城士兵都在城内,诸葛连弩没有用武之力。

只有在平原或者守城之时,才能让诸葛连弩发挥出实力,这也是为什么马谡在守街亭的时候,放弃了街亭去利用山势防守却失败的原因,山上连弩的射击威力会大大减弱。

要知道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都没有帮他实现抱负,如果真的能凭借诸葛连弩杀伤敌军数万之众,诸葛亮也不会劳累而死了。

弩在古代作用与弓的差别?古代弩就一定是连射的吗?

弓弩与弓箭的区别 弓弩是弓箭的前身,它们的区别在以下几点:

弓箭分为软弓和硬弓:软弓的射速高,但是威力低,射程短,通常是骑兵使用;硬弓的射速低,但是威力高,射程长,通常是步兵使用。 中国古代使用的是复合弓,特别是元朝。这种弓兼顾了软弓和硬弓的优点,射速、威力和射程都很好。给西方的重骑兵留下了可怕的回忆。弩是弓箭的变种,它的特点就是射程短,射速低,并且威力巨大。

在古代,弩是被禁止使用的。因为弩的操作非常简单,不需要射击技巧,平民很容易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大威力的弩装弹时,射手必须用双脚踩住弩的一端,双手用力将弦拉到发射机的位置,然后按放弩弹,再瞄准射击。可见弩的威力非同小可。后来有了弩炮,用于攻城和防御,以及古代海战。

诸葛连弩是一种可以连射的可怕武器,中国人的智慧很伟大的。弩和弓箭的附属工具:1、大型盾牌,射手躲在盾牌后面装弹射击。 2、尖桩阵,每个射手带一两根两头被削尖的木桩,战时扎在地上,尖头冲前,弓箭手躲在尖桩森林里射击,敌人无法靠近。 3、斧头,弓箭手近距离肉搏用的,大多数敌人冲到跟前都死跳跳了,所以斧头除了防身还可以伐木、修装备用。4、绞盘,专门为大威力的弩而设计的工具,转动绞盘将弦拉到位置。5、装在箭头上的哨子,当箭射出时与空气摩擦,发出呼啸的声音,可以是敌人阵脚大乱。

弩为什么没有取代弓?

弩有很多优点,如射程更远、准确性高等等,但真正比弓突出的优点,是它发射的延迟性,弩可以想什么时候发射就什么时候发射,弓就不可以。弩手可以上好弦端着弩,仔细慢慢地瞄准,或者听指挥官的命令扣动弩机。

然而,同样磅数的弓,正常情况射速(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箭的数量)是弩的三到四倍。考虑到弩在装弹时的操作,说四倍是很稳妥的,三倍已经有点乐观了。这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大约12~15秒内,一个普通弓手可以射出四支箭,弩手射出一支。

在大规模交战的战场上,其实准确性已经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火力的连续输出和覆盖的密度,从这个角度看,弓显然大大优于弩。

弩在古代战场上的一直被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它的射程大于弓,换句话说就是穿透力更强,准确还在其次了。尤其是撅肢汪张弩历镇仔这种用手脚并用的强力单兵弩,能比弓更有效地杀伤敌人的重甲兵种,所以强力的弩旅雀部队也是射远部队里不可或缺的。

所以我国古代的射远部队,一直是弓弩并重,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明代准热火器开始列装部队,弩才逐步淘汰掉。淘汰的原因,就是射速差不多,但准热火器威力更大,杀伤和射程更远。

另外关于手弩问题,真正的手弩其实射程非常近,我国几乎不见,欧洲中世纪前比较普遍。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个原因就是欧洲的重甲骑士其实除长矛和剑锤这种标配外,几乎无法使用弓类武器。所以只好用单发手弩,那基本属于近战武器,和我们的弩完全不是一个种类。

趣历史网对于揭秘诸葛连弩到底是什么样?真能连射吗?和诸葛连弩是谁的武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揭秘诸葛连弩到底是什么样?真能连射吗?

趣历史网 Copyright © Lishi.Yaogou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6496号 广告合作QQ:379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