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史风云文章正文

世界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岳麓版)

战史风云 2023年05月15日 10:10 136 admin

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谈谈世界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以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岳麓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洋务运动与埃及阿里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

类型:都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改革。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性质:地做逗主阶级改革;

内容:创办近代企业和新式学校、派留学,创建军队等;

结闷或果:改革都不够彻底,失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有助于两国的近代化。

不同点: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蚂胡伍、较全面;洋务运动侧重军工、国防,改革更不彻底。

关于古今中外政治家变法的例子

一、中国古代的变法: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冲蠢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①内容与作用:

A、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B、散裤陪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失败原因

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c、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评价

a、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b、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①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②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③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2、 近代社会的改革

一,欧洲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2,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新教主张

(1)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主张:反对赎罪券;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教徒得救不靠教皇,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即信仰即可得救;主张普通教徒和教士没有区别,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神甫可以娶妻.

成果:产生的新教派称"路德宗",在德国和北欧传播.

(2)瑞士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主张:许多主张与路德相似,如反对盲从天主教会,《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简化圣礼等.但是他的主张更加激进,更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如把信仰得救解释成"上帝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神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建立民主教会;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把日内瓦建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等.

成果:产生的新教派称"加尔文宗",在英国,法国,尼德兰等地传播.

(3)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是由国王自上而下进行,目的是强化王权,建立附属于国王的民族教会.推行者是国王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主要措施是颁布《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保留天主教的仪式,解散修道院等,严重削弱了英国教会的实力,强化了王权,但是保留了天主教的残余,后来又兴起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运动.

3,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就是宗教改革.16世纪开始纯烂于德意志,并波及到西欧诸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宗教改革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从此,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为后来的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同时,迫使天主教会展开教会改革运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而耶稣会也充当了殖民侵略的先锋,在一定程度上又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较低,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不可能彻底.另外,在宗教改革后仍存在教派的纷争和宗教迫害,造成严重的后果,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2,改革的主要内容 3,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作用

3,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影响: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束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俄国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另外也开始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地方自治机关中城市资产阶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因此,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但是政治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改革没有触动俄国政治制度,沙皇专制依然存在.改革也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很不彻底.

四,日本明治维新

1,改革的历史条件 : (1)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政治上,日本实行幕藩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包括藩主,武士在内的各阶层对幕府统治不满;

经济上,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造成日本的落后;

阶级关系上,各阶层对幕府统治不满,社会动荡不安.

(2)外患:1853年培里叩关,打开日本的国门,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

(3)改革派的活动:武装倒幕,建立新政府.

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改革派形成,经历过改革幕政和王政复古的努力失败后,他们确立了武装倒幕的方针,以西南强藩为根据地,组织倒幕武装,发动政变,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为改革提供了政治前提.

2,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3,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面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它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启迪.

(2) 局限性:依然存在较强的封建势力残余,实质上仍然是藩阀专制,人民没有民主权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五,戊戌变法

1,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 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也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维新思潮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

2,维新派的主张和变法的主要内容

3,变法的失败及其原因

,与日本相比中国改革失败的原因:

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

措施实施情况

国际环境

日本明治维新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

全面而有效

帝国主义集中侵略中国,国际环境有利

中国戊戌变法

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真正实施

帝国主义对中国开展激烈争夺

4 ,历史作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有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穆罕默德为什么是世界第一伟人?

穆罕默德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第一位的原因是:他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建立和传播了伊斯兰教,并在一系列征服中,形成了从伊拉克到摩洛哥一连串有共同的信仰、语言、历史和文化的阿拉伯国家。本书中选录的人物,都对我们生活的这宏宏兆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注这些聪明绝顶的人,对他们做个评估,是件趣事。他们是谁,一些人物,比如老子、荷马,是否真实存在过,依据什么为他们排序蔽租,为什么作者会把穆罕默德排在第一位,在耶稣基督之前为什么书中只有两位女性,为什么邪恶的希特勒能够高居35位,我们看这本书,就像在追寻人类文明的发展足迹,并从中体会一个美国人的历史观。

穆罕默德的影响:

伊斯兰教历史记载,公元610年,在莱麦丹月(伊斯兰教历九月)的一个夜晚,他在希拉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达旨意,“启示”《古兰经》文,授命他作为安拉的使者,向世人“传警告”“报喜讯”,教导人们信奉伊斯兰教。

从此,穆罕默德接受真主赋予的“使命”,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历时23年,可分为麦加时期和麦地那时期。在麦加时期(610-622),他强调认主独一,反对多神崇拜。强调凡是穆斯林,不分贫富贵贱,皆为兄弟,应停止部落氏族之间的相互争斗和仇杀。提出限制高利贷、赈济贫困者、善待孤儿和优待、释放奴绝缓隶等主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改革的名词解释解释定义是什么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那改革这个词是怎么解释的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改革的解释的内容,供大家阅览!

改革的意思

改革,汉语词语,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变的一个过程。

基本解释:改掉“存在明确问题的、不合理的、落后的、严重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具有历史性进步意义。

科学定义 :是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 文化 、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 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释义:变更,革新。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未遑改革。”《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自开剏以来,其汉人等别无定制,以致相争词讼纷扰如此,若依旧例卒难改革。”

【示例】:清秋瑾《满江红》词:“算弓鞋三寸大无为,宜改革。”沈从文《新与旧》:“这件事既已成为当地习惯,自然会好好地保存下来,直到社会一切组织崩溃改革时为止。”

改革记录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初税亩),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的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

东晋末的刘裕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代永贞梁租革新;

后周世宗改革;

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明朝嘉靖前期张璁改革(嘉靖革新);

明朝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清末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以及新政;

民国的币制改革:;

现代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中国90年代以来启动新一轮改革;此外,察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

世界历史上的改革

公元前24世纪,苏美尔城邦拉伽什的执政者乌鲁卡基实行了目前所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改革

公元前16世纪后期赫梯国王铁列平针对王位继承制度的改革

古希腊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古罗马塞尔维乌斯改革、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改革、凯撒改革、戴克里先改革,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改革

东罗马帝国皇帝希拉克略的军区制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公元714~741年)

1517年从德意志开始的宗教改革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变革邦联制为联邦制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后又多次进行)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罗斯福新政;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橡没兆治改革;

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

苏维埃政府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匈牙利的新经济体制、波兰的哥穆尔卡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用改革 造句

1 机构改革之后,他庆幸自己仍然属于编内人员。

2 改革的方案还没有定局,明天可以继续讨论。

3 教育 改革的目标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生机勃勃。

5 王老师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学校改革了考试 方法 。

8 改革开放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的趋势是健康的。

9 政府机关的改革,不但要精简多余的人员,更要减少重叠的机构。

10 全国人民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大业。

11 校长对教育改革的方案作了详细的阐述。

12 如果不加强改革,继续陈陈相因,这家工厂是没有出路的。

13 这次大会对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4 我们应继往开来把改革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15 改革开放后,这里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16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年轻人施展才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7 我国改革开放的事业正蒸蒸日上。

18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每个人都从中获得了好处。

19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前景必定是柳暗花明。

21 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青春。

22 改革开放以来,穷苦的农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23 谁也不会怀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4 老师们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路子。

25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6 中国的改革可以说是翻江倒海一般。

27 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还要继续深入。

28 在改革中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1. 关于发展的名词解释

2. 关于分类的名词解释

3. 关于轮换的名词解释

4. 关于队形名词解释

5. 关于期限的名词解释

6. 关键期的名词解释

7. 关于费用的名词解释

8. 关于分散的名词解释

世界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大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遭到农奴制阻碍;②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

(2)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3)内容:①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4)性质:1861年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意义:农奴制的废除加快知搭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6)局限:改革还保留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②人民反抗斗争;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⑤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内容:①政治上,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废藩置县,实行府县道地方体制,废除武士特权)。②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④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3)成功原因: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大;②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③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4)积极影响:①改变了封建落后状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③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5)消极影响: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推行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3.苏俄新经济政策

(1)背景:①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经济濒于破产;②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人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2)目的: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

(3)主要内容: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有限度蔽猛昌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②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③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

(4)意义:①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②表明俄国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1929—1933年胡佛政府克服经济危机;②人民希望政府措施改善经济状况;③罗斯福的“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主要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②宏扒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实施工业复兴法;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3)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局限性: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1)联邦德国

①内容:政治上消除法西斯主义;经济上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在对经济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按市场运转规律;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②作用: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初期,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日本

①内容: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技;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②作用: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1987年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趣历史网为你提供的关于世界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岳麓版、世界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的信息别忘了在趣历史网进行查找喔。

标签: 世界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趣历史网 Copyright © Lishi.Yaogou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6496号 广告合作QQ:379184938